情當然是有意義的,珠三角、京津冀的gdp不也是靠全國的勞動力資源堆出來的嘛,但他還真不能當著徐騰的面說出這種話。
“我不能讓你白來一趟,中控集團總部繼續留在寧州之外,一部分配套產業可以向江北地區轉移。另外,我們在整個江南省的創業基金可以擴大,aig亞洲基金可以向你們省的創業專案提供更多風投融資,關鍵還是那句話,你要有人才的多餘供應。”徐騰能做出來的讓步就這麼大了。
至於江南省希望的那些事,希望華銀財團出手解決江南省的鋼鐵業、造船業,將機床工業轉移到江南省,將華銀財團旗下的機床工業、半導體工業更大規模的轉移到江南省,這些都沒有任何的可能性。
這個東西叫做貪。
華銀財團的製造業是沿著長江線佈局,為了長期的穩定性和低成本,過去十年一直不斷的實施分散化戰略,以機床、工程機械、造船、電氣自動化、半導體產業為例,基本實現從滬州、吳錫揚泰、寧州、江州、慶州、華中、川渝的大布局。
在這十年,華銀財團付出了多少經濟、政治、基建、金融上的努力,打破多少地方保護和僵化政策,從中央到地方,做了多少遊說工作,沿著這個長江經濟帶融資擴建了多少鐵路、港口、高速、省道,疏通多少河道,才能以江泰集團為中樞,構建出完整的“長江經濟帶一體化”大物流體系,將運輸的成本控制到最低。
江南省不滿意,覺得自己吃虧了,就要徐騰全部翻盤,將這些產業再遷移回去,否則,他們就另起爐灶再扶持一套。
徐騰無所謂。
有種你就蠻幹,你就大力扶持,不將你們省扶持的這些新企業,新廠區擠垮,他就不叫徐騰。
徐騰敢於如此強硬,手裡也是有尚方寶劍,長江經濟帶這個構想是他提出的,也基本是他一手推動成型的,到今天為止,十年努力才終於見到了一些成效。
從上到下,從中央到經濟帶範圍內的各個省都是很滿意的,都是支援的,江南省是極少數有怨言的,這個可以理解,因為到目前為止,江南省一直屬於吃悶虧的那一方。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陽光電纜和遠東電纜,原先都是錫州的財稅大戶,從07年開始,逐步將75%產能都遷移到了華中經濟區。
五年時間,讓九江成了亞洲最大的電纜製造中心。
07年以前,中控集團的大部分配件基本還是集中在江南省,到了2012年,75%的配件系統來自整個長江經濟帶,過去,你在江州的廠,要從華中地區採購一個斷路器,成本很高,隨著高鐵、航空系統越來越完善,隨著華中地區的產能增長,這個採購成本就不斷的大幅下降。
華銀財團在武昌扶持了一家中國最大,技術科研水平和生產率最高,也是世界最大的斷路器製造巨頭,現在包括abb、西門子、通用電氣在全球的真空斷路器,也要從這家企業採購,他們自身的這部分業務和技術都賣了。
資本都是很現實的,質量高、成本低、產能可靠,我為什麼還要自己生產?
這是華銀財團及其配套商發展的一個大趨勢,以華銀財團旗下九大工業集團為中樞的220+大中型配套企業,覆蓋整個工業3。0體系,各家都在不斷擴大產能和技術標準,要麼與採購方靠攏,要麼向材料原產地靠攏,要麼向人才密集地靠攏,要麼向物流中樞站靠攏,形成“相對集中,區域分散”的長江經濟帶產業鏈佈局。
實際上,華銀財團是沿著華中到江淮省,沿著長江線中段的3省9市,利用長江航道、高鐵、鐵路、公路網、航空網,構建出一個江州…鄂省的“江漢經濟區”,充分利用各個省的勞動力資源、政策優惠空間和財政,再透過江州與“長三角經濟區”整合,透過鄂省與“川渝經濟區”整合,實現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大構架。
這麼一算,江南省肯定吃虧了,但是,華銀財團絕對是賺到了,光是地產和金融業的順勢擴張就讓華銀財團收穫頗豐,長江經濟帶的概念股更是華銀財團在2012年以後的重點操作範圍。
這還是徐騰的那個體會,很多時候,賺錢和做事業,往往是兩件事,真正的賺錢永遠是短頻快的暴斂一局,做事業則是長線佈局,細水長流。
江南省為了一省之私利,想要藉助臺積電逼迫徐騰和華銀財團就範,真是想的太簡單了。
在徐騰重新做出大規模的策略調整後,江南省和臺積電就非常尷尬了,特別是臺積電,不到大陸投資是不行的,到大陸投資也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