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投資,各省還熱烈歡迎,免稅免地價,歡迎國際巨頭擠垮其他省的本土產業。
如果是三星和英特爾到國內投資14nm技術,徐騰是歡迎的,因為這兩方和華騰電子集團不僅是同一種技術規格,客戶之間流動率很高,誰先誰後不重要,三方的客戶也截然不同。
三星電子協助中小客戶的輔助設計能力遠不如華騰電子,主要都是ibm、蘋果、高通這樣的大客戶,毛利率很低,和華騰電子之間並非直接競爭。
英特爾協助中小客戶的輔助設計能力是最強的,除了自身pc晶片的業務需求外,主要服務美國的中小型半導體設計和配套電子應用器件公司,和華騰電子也不算是直接競爭。
臺積電就不同了。
臺積電的強勢之處就在於,同英特爾、三星、華騰電子都是競爭者,也是四家之中唯一的純晶片代工廠,協助客戶的輔助設計能力僅次於英特爾,與華騰電子集團在伯仲之間。
這幾年,為了爭奪大陸晶片設計和應用器件商的市場,臺積電和華騰電子集團已經大打出手,臺積電的20nm技術是在28nmhkmg技術上改進的,採用雙重曝光,feol前端與28nmhkmg技術佈局基本一致,因此在核心面積與功耗方面的改善有限,差距大約只有10…15%。
這意味著臺積電並沒有在現有技術完全超越華騰電子,實際上還是利用產能和價格優勢,搶奪華騰電子的客戶,不惜將高通的訂單延後,也要率先幫助華為海思這個華騰電子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匹配20nm程序技術,打擊華騰電子旗下的華銳系列高階arm架構手機晶片。
但是,臺積電的16nm技術也將在2013年的下半年提前實現量產,這就比華騰電子的14nm同代技術,至少提前兩年成熟。
臺積電實際上是故技重施,16nm/14nm雖然屬於同一代,規格差距卻是非常大的,一旦大陸主流客戶率先使用了16nm製程設計晶片,華騰電子想要翻盤,幾乎毫無可能,只能降價和三星的14nm技術競爭,爭奪三星的大客戶。
三星電子的客戶,不管是高通,還是ibm,基本都沒有多少利潤可言,華騰電子還要在此基礎上降價競爭,這不就是衝著虧損賺吆喝去的?
更可怕的是臺積電提前到大陸建廠,而且是拿出20nm/16nm技術和華騰電子近距離搏殺,這對華騰電子集團的損傷是非常厲害的。
這裡面還有一個更復雜的原因,華騰電子本身也是臺積電的第三大客戶,旗下的高階華銳系列的arm架構晶片,一直是由臺積電代工,2012年3月推出的華銳6就是以臺積電的28nmhp技術為基礎,2013年準備推出的華銳7也是以臺積電的20nm技術為基礎,目前已經被臺積電延後到華為海思和高通的訂單後面,估計要比對手晚半年流片出貨。
所以,臺積電實際上是三步策略,一是到大陸建廠,利用技術優勢搶奪華騰電子的客戶;二是利用技術代差,逼迫華騰電子和三星電子虎狼相爭;三是率先為高通、華為海思、聯發科提供16nm程序技術,擠壓華騰電子集團的晶片業務。
凡此種種,都是一個目標。
臺積電要讓華騰電子集團放棄晶片代工業務,專注做設計和配套應用器件,和它保持產業分工,至少要保持一代半以上的技術差距,只要華騰電子試圖縮小晶片製程技術的差距,臺積電就會全面開戰,扶持華騰電子的對手擠壓華騰,堅決不讓華騰電子跨過那條線。
這一切看似屬於正常的商業競爭。
徐騰只有一個疑問,臺積電打算如何將16nm技術的雙重曝光生產線引入大陸?
華騰電子和三星電子都沒辦法將14nm技術標準的光刻生產線引入大陸,英特爾也做不到,三家在大陸的12寸圓晶廠都是28nm技術,只是三星28nmlp、英特爾28nmhkmg+hp、華騰28nmhkmg+hpm三種差別。
臺積電去年底到大陸洽談建廠時,最初提出的是20nm技術線,這還沒有引起徐騰的關注,今年2月突然提出同時引入2016nm兩代技術線,全部在2014年投產,這就真讓徐騰驚訝了。
徐騰沒有急著反映問題和憂慮,而是在幕後調查了一段時間,現在基本可以肯定,也是和他一樣,得到了美國國務院那位老巫婆的默許和支援。
奇怪之處是英特爾、三星那邊似乎還是不行,只有臺積電一家得到特赦。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