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切聽從你的安排。”劉志宏率先向他表態道。前面講過,他對沈丹青最敬畏,因此不加思索就表態了。
“嗯!那好,我們就這樣說定了,你們去忙吧!”沈丹青很滿意地作了總結,就出語送客了。
……未完待續
第313章:主幹光纜
現階段公司最重要的科研任務就是唐朝汽車的研發和網路通訊系統的鋪設。中央雖然批准了私人企業可以進入網路通訊服務行業,但是還沒有公佈,所以沈丹青依然不知道一個大餡餅已經砸到了他的頭上。不過,鋪設光纜網路的步伐卻一直未中止,首先鋪設的就是惠州市內和長沙工業園內的內部區域網絡。緊接著就是長沙至惠州的主幹光纜,這條光纜是聯通華南與華中的主幹光纜。目前用了雙線鋪設,現在當然用不了這麼多光纖,連一根光纜都用不了。但是主要考慮到鋪設光纜非常費時費工,而光纜又因為是自產,造價又不高,為了以後的擴容,所以就鋪了雙線。
一根光纖達到了120公里的訊號衰減,效能指標足夠了。因為一個縣和一個縣之間的直線距離一般只有幾十公里,所以實際上用不了120公里長的光纜。就是再過一百年,電子研究所產的這種光纜效能也足夠了。
鋪設光纜最好是選在秋收過後,農田的空閒時間段。雖然是依著公路鋪設,但是為了預留將來公路擴容,所以一般在公路旁邊的農田裡鋪設。深挖1。5米左右,不影響上面的農田用途。
長勝投資集團的主幹光纜與我們現在的主幹光纜有一點點不同,在縣與縣之間是沒有什麼分光器的,直接就是一根整線。所以也不要考慮什麼防水問題,光纜外面的套管草草地套上就可以了,不用作防水處理,可以省不少事。
當然每隔50米到一百米左右也有一個作業井,這是為了以後增加光纜用的,裡面也沒有什麼中繼器和分光器什麼的,所以也很簡單,和下水道的井差不多。
使用小型挖掘機挖勾槽,多段同步施工,因此進度還是很快的,比修路不知快了多少倍了。
到了縣裡有下水道可以借用,速度更快。縣城的機房就是網路交換機房,現在暫時不需要,所以機房裡只要做端面分接,預留尾纖就可以了。早期的光纖網路根本不會通到縣,除非當地政府有要求才會加一個網路交換機。那個可以後期增加,不影響主幹光纜的鋪設進度。但是到了大一點的城市就必須有網路交換機了,比如:州,而且必須每個區一個機房。
一根光纖不止接一個使用者,而是8個。這是美國發明的一種時分碼址技術,光訊號在傳輸的時候,它不是像手電筒的光一樣是連貫的,而是像訊號燈一樣是一閃一閃的,在專業述語中就叫訊號包。利用這個特點,每一個使用者終端就是碼址,將它們分隔成不同時間段傳送訊號包,所以同一根光纖就可以同時容納8個使用者。
我們現在的網路訪問規則,在使用者端或者在小區裡都可以用分光器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到了網路交換機房就不同了。因為同一根光纖裡的八個使用者訪問的網址都不一樣,所以網路交換機就必須有光電轉換器,讀懂使用者所要訪問的網址,再透過系統軟體將這八個使用者分配到不同的主幹光纖。這嚴重限制了網速。
但長勝投資集團獨有的雲端技術又不同,使用者的電腦不能直接訪問網址,它只與使用者的個人雲端相聯,再由個人雲端訪問網址。也就是說在雲端和使用者之間,是一對一的,而不是一對多,要簡單了太多。又一個,雖然小區或單位沒有區域網,都是一根光纖直通雲端,但是在雲端還是有區域網。所以這一根光纖的八個使用者是從小區一直通到雲端,在雲端也是相鄰的,構成了雲端區域網。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長勝投資集團的網路交換機與我們現時空的交換機是不同的。它無需光電轉換模組和系統軟體,它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分光器,是純物理層面的連線。所以不存在影響網速問題,高下立判。單論網速來說,我們現時空的網路技術要遠遠弱於長勝投資集團的網路技術,這就是後進的優勢。
對,你沒聽錯,就是後進,在九幾年反而比2017年成了後進了。這就是重生者的優勢,他知道後世有云端技術,細細一思量,就形成了長勝投資集團獨有的網路佈局。將一些影響網速的什麼區域網啊!都會網路啊!全部省去了。把它們全部集合到了雲端。在雲端以下,全部是純物理層連線,一根光纖從使用者直通雲端。不僅在技術上省事了,也極大的提高了網速。
從以上看來,主幹光纜鋪設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光纜從長沙鋪到惠州就到了雲端,雲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