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包抄過來。因為實在太擠,有的騎兵乾脆縱馬從上面躍了過來。
看到如此多的戰馬像螞蟻一樣湧來,所有宋軍的害怕了。
這些女真人精妙的騎術讓楊華心中發寒。比起他們來,禁軍的騎兵簡直就是垃圾,更不要說自己手下那些步卒。他記得自己宣和四年隨童貫大軍出征遼國時,部隊補充了許多新兵。曾經有一個士兵一看到軍官的戰馬竟然被嚇得跌倒在地,渾身都在發抖。大宋實在太缺馬了,許多士兵一輩子都沒見過這種大畜生。
在他們看來,戰馬同老虎根本就沒什麼區別。
一百個床子弩手衝回本陣之後,一聲令下,五十個身著步人甲計程車兵同時發出一聲大吼,將尖頭盾豎了起來,半蹲在陣前,組成一道平整的圍牆。圍牆之後是森林一般的長矛。
託這片亂葬崗子的福,女真人的包抄戰術也用不上。若強行從兩翼向前衝擊,騎兵必然會被迷魂陣一樣的墳包阻攔,也只能下馬步戰。以金人的裝備,一下馬碰上楊華裝備精良的龍衛軍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這一點,女真人也是明白的,他們雖然以半月形的陣勢包抄過來,突破點卻選在正面的這片開闊地上。
而就在這裡,楊華佈置下他手頭最強悍計程車卒。
第二卷 一虎負?
第四十五章 十字弓
再無暇為女真人精妙的騎術感嘆了,楊華記起了自己的職責,大聲高呼:“李鷂子,射他們!”
李鷂子的帶著金屬顫音的聲音里居然全是興奮,“第一隊,放!”
超過一百具強弩同時“嗡!”一聲發射,滿世界都是扳機和弓弦的蜂鳴,這聲音甚至蓋過了喧囂的馬蹄。
箭如雨下,金屬箭頭的閃光和著人血的迸射組成一張末世的絢爛圖畫。
大宋弩弓分三等,二石七鬥為第一,二石四鬥為第二,二石一斗為第三。北宋弓弩每石的鬥力約一百宋斤,一宋斤相當於一點二市斤,約相當於現代一百三十斤力量。而第一等的強弓也不過九鬥力。可想,北宋的強弩穿透力有多可怕。再加上弩箭前端又是鋒利的三稜箭頭,女真騎兵身上那簡陋的皮甲簡直就如紙糊一般,被弩手豪不費力地射穿。
弩弓最早成建制出現在戰場時是秦朝初年,當時的秦始皇就組織了一支單一的弩騎兵,用於遊擊和騷擾敵厚實軍陣。到漢朝時,弩弓普遍裝備部隊,是漢朝用於對付草原騎兵的利器。
實際上,北宋時的弩弓在形制上同西漢時沒任何區別,依舊是弩機、望山、弓臂三大塊組成。
弩弓同步兵使用的步弓不同,他的發射依靠的機括的力,射程更遠,力量更足。使用的時候,士兵只需要將弩箭裝進箭槽,用望山測量敵人距離扣下扳機即可,方便快捷。
望山的出現讓弩的設計精確度大大提高。這種原始的瞄準器根據敵人的距離不同,在上面刻下不同不標誌,士兵可以根本標記的不同調整射擊角度。
最為重要的是,弩的出現讓弓手的訓練變得異常簡單。一個不算笨計程車兵只需要經過兩天的訓練就能使用這種先進的兵器,並且能給予敵人猛烈的打擊。在此之前,弓手對士兵體力要求極高,因為要想徒手拉開一張七都大弓,非壯漢不可能。而且還不能保證射擊精度,需要長期訓練。
在英國出土的那些英格蘭長弓兵的屍骨上可以看出,那些弓手因為長年拉弓,脊椎骨已經嚴重變形了。
因此,在弩沒傳入西方以前,弓手一直都是一個技術兵種。
而弩則不同,他是用腳開弓,用的時候只需要有踏就能飛快地上弦。所以,弩弓又被人稱為踏張,或者撅張。
因為弩的殺傷力實在太強,以前一直都是中原步兵用來剋制草原騎兵的利器。漢武帝時,常常時一萬多匈奴騎兵圍著幾千漢軍步兵打,卻被人家用弩射得找不到北。
所以,一直以來,弩都是軍方的機密,絲毫不敢外洩。而且,步兵在射光弩箭之後通常都按照條例將弩機拆毀。當然,以匈奴人的笨腦子,也琢磨不出弩機的原理。
到強弩傳入西方後,西方騎士的末日到來了。這種被他們稱之為十字弓的武器能夠毫不費力地射穿他們身上的索子甲。而弩弓也不需要長期訓練,一弩在手,就算是粗鄙的農夫也能將一個尊貴的騎士射殺。
弩的出現改變了西方戰爭形態,更加厚重要的板甲出現了。流水線一般出現的廉價義務兵取代了職業軍人。
在中國,弩弓的無差別射擊,騎兵的成簡直使用,戰爭更加殘酷。這兩種武器的普及在戰場上讓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