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簡單吃一點早餐,然後我們就要開始準備新年的東西了。”歐陽爸爸將最後一幅對聯寫好。收起紙墨。
“爸,為什麼在這裡寫啊,怎麼不到書房去弄?”
“一會就拿出去貼了,在這弄比較方便。快喝點粥,一會出去貼春聯。”
“嗯,好。”水夢示意李默坐下來。
“姐,李先生,喝點粥吧。”曉曉讓兩個孩子在客廳裡玩耍,自己則進了廚房,為她二人端上了兩碗熱粥。之後走進廚房跟著歐陽媽媽一起忙碌起來。
吃罷早餐李默幫著水夢一起貼春聯,在春聯上塗抹膠水的時候,他問道:“為什麼要貼春聯啊?”。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獨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右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
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哦,現實的說法呢?”李默配合水夢將一幅又寬又大的春聯貼到大門外。
邊向屋內走,水夢邊說:“現實中的說法啊。在古時因為沒有節氣的定律而使節氣失常,使農民在農作務收成上不能掌握好的種收時節,老百姓叫苦不迭。有個叫“萬年”的青年,以打柴為生。他十分聰穎,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決心把節令定準,後來,透過很多年的研修,終於將公曆及陰曆的時節定好,便有了二十四個節氣,而當時的皇帝因為學者的劃分,便將春之歲首定成了節成,這也就預示著一年的希望從今天開始了。於是老百姓在這一天都不許吵架,不許說不吉利的語言。而又因為之前的那種神話傳說,所以,老百姓們在春節這一天,都會在門上張貼春聯,並掛上吉祥的大紅燈籠,幾日的歡慶中還會時時地燃放煙花炮燭……”
“哦,看起來倒真的是很喜慶。”李默說著,頻頻點頭又接過大門上的下聯,走了出去。水夢也舉著“閤家歡樂”的橫幅走出去,貼到了正門的橫樑上。
這時的賓水城時時傳來鞭炮炸響的聲音,聽上去便使人興奮。李默含笑道:“這鞭炮聲有一種代替興奮劑的力量……”
水夢笑著說:“人們已經將這種物質定為一種吉祥的向徵,婚慶也好,企業的慶典也好,不是燃放鞭炮也會放大型的禮炮,以聲音來昭示著快樂與幸福,這也應該是我們聽到這些聲音而燃起的好心情的原因吧。”
“是啊,照你這種說法,老百姓每年都會很期待今天有一個好天氣呢。這樣也將預示著今年是個好年頭。”
“不錯。其實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四季的好壞,是影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