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誰做這個東都留守,誰做這個河南尹。”
“左將軍也是這個意思?”
“若是左將軍不同意,我就去做這個河南尹。”
陳墨很堅決,堅決的讓李曄吃了一驚:“大郎你做河南尹很合適,只是。。。朕的身邊無人,還是讓別人去吧!”
這明顯是在攪局,陳墨和左睿在配合著攪局,李曄怎麼會不明白,只是他捨不得陳墨這樣離開。一個東都會牽扯很多事情,尤其是會對朱全忠形成威脅,這種危險之地李曄可不想陳墨去冒險。
三個最強的節度使,唯一還稍稍聽話的只有左睿,李曄終於體諒到了自己兄長昔日的難處。籠絡、維持現狀還被追著跑,政令不出朝堂,看著這些節度使強大下去,本身就是無奈。既然左睿做了,那也沒辦法,總不能讓左睿退出東都讓給更不聽話的人。
“軍政分離本身就是最合理的方式,陛下需要的是控制,左將軍的手下微臣保證陛下能夠控制,只要派出一個有能力的河南尹就可以了。”陳墨繼續侃侃而談:“陛下可以與諸位宰輔進行商議,這應該沒有問題,想來諸公會配合陛下。”
拋給了自己,陳墨竟然把這個點子拋給了自己!
李曄瞬間明白過來,陳墨和左睿再給自己造勢,在給自己這個新上位的皇帝造勢。儘管左睿出兵沒有通知朝廷(通知也是光啟時代),他的忠心應該沒有問題,這完全是陳墨的點子,已經不用質疑。自己人果然是自己人!陳墨不但讓文官選擇了支援自己,還給了自己這樣一個巨大的支援。
。(未完待續。。)
第247章 皇帝的決定
春季正是農忙時節,作為屯田郎中,陳墨陳郎中的事情多了起來。
兼職的太醫令也不管太醫署招生的事情了,身為太醫令的陳墨竟然大張旗鼓,帶著數百人下鄉去了。
光啟皇帝要繼續祭奠,朝堂要繼續處理政事。
皇帝臨朝,文武百官奏事,大喪期間,諸事簡單。河南道的事情太亂,也太複雜,誰也不願意提起,奏事眼看結束。
“諸卿無事,今天正好說一說河南道與東都的事情,請諸位愛卿暢所欲言。”
本來就不願意提,誰承想皇帝竟然提了起來,眾位大臣面面相覷。看來這位新皇帝的執政能力仍舊不行,河南道的事情涉及到三個最強大的節度使。當年光啟皇帝還是被小小的朱玫追的差一點成為俘虜,以至於跑到興元兩年,何況是涉及到這三位更加強悍的節度使,除了籠絡和靜觀其變還能怎麼樣?
在朝堂議論這件事充滿危險,沒有人說話,皇帝的話讓整個朝堂冷了場。
作為第一宰輔,蕭遘只能站了出來。
“陛下,河南道吳興郡王正在梳理,隴西郡王也在平復兵亂,現在左使相派兵去了東都,朝廷儘管安撫地方即可,想來不日就可太平無事。”
還是靜觀其變,就是說的很漂亮。
終於有了說辭,官員們也不客氣了,一個個開始各抒己見。
說法有些詫異,可目標一致。意見一致,靜觀其變,河南道總會太平下來。不是蕭遘和眾位大臣們無能。而是節度使太強,隨便一個跑來京師都能讓天子離開龍榻,好容易京師有了皇帝,再出現當年的事情,責任誰也承擔不起。
“那就派一個官員去擔任河南尹,諸位愛卿看誰合適?”
皇帝再次發話,官員們再次陷入沉寂。誰都知道目前的狀況,三個節度使爭地盤,派一個新的河南尹左睿同意嗎?朱全忠攻過來還說不準。誰敢去?
“陛下,兵兇戰危,微臣認為東都應暫由左使相署理,待河南道平靜下來。再派官員也不遲。”已經兼任了中書令。封了開國公,韋昭度總要站出來表示一些自己的觀點。
韋昭度做的很穩,說的仍舊和眾人一樣,皇帝終於明白了,誰也不願意讓朝廷去趟這渾水,以免惹禍上身。
“魏國公怎麼看?”既然文官意見一致,皇帝乾脆對準了楊復恭。
“陛下,微臣。。。以為岐國公說的有道理。河南道各地方征伐不斷,不若。。。。。。”
“好了。朕知道了!”皇帝算是明白了,文官沒有進取之心,宦官也同樣如此,誰也不想去惹三個節度使,靜觀其變成了統一意見,都在求穩。
身為皇帝,總要有些作為,李曄也想做一個英明神武的君主。可現實很殘酷,臣子們過於謹慎,李曄感受到了一個皇帝的不容易,宰輔老成持重不是錯,錯的是沒有進取心,大唐就永遠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