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馬又裝出幾分柔弱來,撿了塊帕子揉了兩下太陽穴:“身子雖還弱,東西總要吃一點。要不病怎麼能好?”
錦繡真是說不過她,只能氣呼呼去拿了乾淨的碗筷過來,侍候知薇吃飯。看她吃得那叫一個香,錦繡心頭的嘆息就像能連成一首曲子,恨不得唱出來才好。
看看外頭的天色,這會兒宴會已然開始。那些個娘娘們肯定裝扮得一個賽一個漂亮,變著法兒地哄太后開心,好藉機在皇上跟前露臉。若是有一兩個運氣好的,得了聖上的青眼,明後日便會招去侍寢。若再一舉得個皇子,便可再晉幾級位份。到那時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這一世也就不愁了。
若知薇知道她心裡的想法,一定會送她三個字:想太多。
錦繡確實想多了,事實上她對皇帝也不瞭解,不知道這是位什麼樣的主兒。任憑那些個嬪啊妃啊的玩什麼心機,到他這裡全都沒用。他不喜歡嬪妃借這種場合自我賣弄。往年也有人大著膽兒想表現過,全吃了掛落沒得著好,所以這幾年那些女人除了可勁兒打扮外,輕易不敢在宴席上多言半句。
生怕一句話沒說好,從此落得跟落月軒那位一樣的下場。
於是一場端午宴吃得四平八穩毫無生趣,到最後太后都覺得沒勁兒,頻頻看身邊的親生兒子,心裡也有點犯嘀咕。
這孩子性子不像她,也不像先皇,從小就是少年老成。本以為成家後會好一些,不成想這幾年愈發厲害了。這樣的性子當皇帝自然是很好,可若仔細想來,日子未免有些無趣。
宴席結束后皇帝陪太后回宮,太后便趁機拉著他坐下聊家長:“安陽這些日子可是長了不少,哀家看她眉眼分明,愈發有她母后的樣子了。”
安陽的生母是早逝的孝康敬皇后,皇帝的原配結髮妻子,只是命不大好,入宮才一年便難產而亡。安陽是她唯一的骨血。
皇帝天生性子冷,跟誰都不親近,也就對著安陽的時候有那麼點慈父的影子。因著這一點,太后也格外寵安陽,甚至越過了那幾個皇子。
可再寵安陽先皇后也死了,中宮之位空懸之年,成了太后心頭最大的一樁事情。今天難得氣氛不錯,她便又藉機提起立後的事情。
“良妃這幾年幫著哀家打理後宮,論才能品性容貌家世,那都是不差的。皇上可有考慮過立她為……”
“這事兒兒臣還未想好,勞母后擔憂了。”
在太后說出那個“後”字前,皇帝及時開口,將話堵了回去。雖說是母子兩個私下閒聊,但這種話一旦出口,很有可能弄假成真。他並不覺得良妃有什麼不好,卻也不覺得有到立後的必要。
如今後宮的局面還算令他滿意,他並不想主動打破這個格局。
太后聽到這話心裡也是鬆了口氣。她剛才說那番話並不真是中意良妃,只是想探探皇帝的口風罷了。良妃這個人,有小聰明卻無大智慧,當個寵妃尤可,母儀天下的中宮皇后卻不適合她。
若她真當了皇后,不僅對皇帝無益,對她自己也沒好處。更何況她並無皇子,在太后的心裡,後宮的女人什麼都可以沒有,卻不能沒有兒子。
太后年輕時身份並不尊貴,初入宮不過是個答應,最末等的品級。長得有幾分姿色,卻也算不得先皇后宮中的頭一份。她能有今天這個地位,完全是因為她生了個好兒子的緣故。
皇帝是先皇的第三子,上頭有兩個哥哥,頭一個是皇后所出的嫡子,命不好,養到十歲上頭沒了。二子是當時的寵妃麗貴妃所出,本以為他能順理成章被封為太子。偏偏這二皇子一點兒不像他那個精明強悍的母妃,反倒是個愣頭青。
先帝偏愛麗貴妃,不止一次動了立二皇子為太子的念頭。可一看這個傻兒子實在下不了手,麗貴妃那個兒子不僅傻,長得也其貌不揚,偏偏又胖,跟自己的弟弟站在一起,立馬便被比到了泥裡。
先帝看著才華出眾容貌更為出眾的三皇子,再看看一無是處的二皇子,始終下不了決心,於是立太子的事情便拖了一年又一年。最後不得已為了江山考慮,還是挑了威望呼聲遠高一籌的三皇子凌越為儲君,臨死前了了一樁心事。
太后也因為兒子的緣故,一路從答應扶搖直上,最後封了貴妃。待兒子登基後又成了太后,這其中的艱辛與磨難只有她和身邊幾個心腹才深有體會,就算是如今的皇帝也不能全然得知。
麗貴妃這麼聰明尚且生了個傻兒子,看良妃那樣子,想她生個聰明絕頂的出來只怕是難。更何況她肚子裡現在這一胎是男是女還不知,生出來能不能養大也是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