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裝置製造,是一件滾雪球的事情,越滾越大,越大越博,越博越滾,需要不斷有資本的湧入,才能在產品質量數量和型別上佔領市場。
難點,依然是第一桶金,相對於工業化的生產線,倒騰電腦賺的那幾十萬實在太不夠看了,而一旦完善了流水線,創出了市場口碑,雪球一滾,那就停不下來了,滾來的錢可以去研發製造更多的新產品,更多的生產線。
對於常規制造企業來說,這麼想有點太理想化了,憑什麼你做一個產品成一個?
可對於張逸夫來說卻完全不必為這個發愁,腦子裡成百上千跨時代的產品,他只恨人生苦短。
張逸夫其實大可全神貫注的做這件事,光是電力裝置製造這一途,就足夠讓人功成名就,而且可以離體制稍遠一些,只要產品水平過硬,橫豎都能成功。
之所以沒脫離核心組織,並不是他犯賤或者愛官帽,只因更大的野心使然。當人站在山峰上的時候,他看的地方已經不再是大地或者雲層,而是更高,更遠的地方。
回到現實,作為規模一般的二修廠,現在去跑常規產品的銷售,常規工程的委託都是杯水車薪,苟延殘喘。
要想救回二修廠,要想滾雪球,必須下猛藥。
張逸夫不由得笑了,老子手裡最多的就是猛藥。
再結合他現在所做的事,二修廠的路開朗了一些,但還有一層薄霧。
無可厚非,在降低煤耗的諸多工程中,對耗材和裝置都有不小的需求,管道、保溫殼風機輪片等等等等,但這些都是常規的東西,誰都可以做,不可能自己指定用誰的就用誰的,那樣在紀律上會被人抓到把柄,袁鐵志一類的人自然也不可能看著你獨攬資源。
所以張逸夫要做到,要用的東西只有二修廠有,讓你們都無話可說。
捋清了這條思路,突破點也隨之而來——
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