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願景,拜幾個世紀以來優秀的科研人員所賜,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這個願景終於實現了那麼一點點,可也就是那麼一點點。
粗淺來說,太陽透過不斷的核反應,傳遞過來人們可接受的東西,無非是“光”和“熱”,當然叫勁的人也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東西,只不過是從物理反應上來說,光與熱給了人們兩種利用它的途徑。
是透過光能,產生光電反應形成電能,抑或是用熱傳導推動介質發電,這始終是兩個大方向,在這兩個方向上,人們不斷地努力創新,不僅僅是物理方面,也包括化學方面,甚至是生物方面,熬過了漫長的歲月,時至今日,一種技術逐漸趨於成熟,那就是賈天芸所說的光伏發電。
這種技術原理上並不複雜,利用半導體的光電效應,讓電子形成一系列的轉移逃逸,然後XXXXX,最終形成美妙的電流。這種理想的運作方式,早在19世紀就有大哥提出來了,然而天才的大腦總是先於時代特徵的,歷經一百多年後,隨著工業與材料學的長足發展,大哥的設想終於成真了……那麼一點點。
巨大的發電成本與製造過程“十分不環保”的太陽能電池板,讓企圖靠這個發電的機構做預算的時候就面對成噸的赤字。
隨著未來光伏發電技術的飛躍發展以及一系列國家政策的保障,這也確實能為企業謀利,但現階段要依靠這個設想支撐一個全面光伏發電的企業,90%的負債率其實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張逸夫自然關注著這個領域,但他非常清楚現在還不是時候,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是水電大發展的天下。賈天芸非要現在搞也沒人能攔著,但她要先熬十幾年,別開玩笑了,她的性格能熬10個月就燒高香了!
賈天芸見張逸夫愣了一下,隨即問道:“怎麼,需不需要我解釋一下?”
“不不,我大概知道這個原理。”張逸夫點頭道,“投資確實大,運維成本也大,現階段別說盈利,收回成本都要下大工夫。”
“你說的沒錯,畢竟是逸夫啊,說實話,不瞎逢迎。”賈天芸也不介意,靠在沙發上說道,“光伏發電成本是非常高,計委和電力部,在口頭上應允是要給適當補貼的,但國內鮮有先例,這個力度還要談。這其實是華夏電力非常大的依仗,但拿上市來說,這個口頭的依仗沒法變成企業的資產。”
“是的。”張逸夫點頭道,“我特別認同這個方向,這不僅是創造效益,發展電力行業的事情,更是節能環保,福及子孫的好事,關鍵這個事還特別難推進,估計有能力推進的人,一隻手數的過來,我反正算不進去。”
多年沒拍,拿起就用,張逸夫的馬屁癌已經病入膏肓了,之前只是潛伏一下而已。
“哈哈。”賈天芸很快又被哄樂了,“說‘但是’吧!”
“但是……投資人是逐利的,就算這件事對全世界有一萬個好,看不見利也不會動容。我明白你的意思,壓根兒沒想依賴國有資本,希望的是吸引外資,壯大祖國的事業,外國資本家就更逐利了,我覺得做這件事之前,還是要讓他們先看到利。”
“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
“可我估計,都是口頭和遊說上,你也說了,補貼政策暫時只是口頭的。”
“是啊……”賈天芸揉了揉額頭,“真夠煩的,跟你一聊就透了。”
“我就說說我的理解啊,可能淺一些,不過在我眼界裡,也就這麼一條路了。”張逸夫醞釀好了說辭,朗朗而言。(未完待續……)
791 畢竟巒松
朗朗而言的方向必然不是光伏技術,如果跟賈天芸聊技術就太Low了。
“上市前先要積累資本或者資產,現在對華夏電力來說,真正的大資產其實就是咱們所在的這個大廈,我估計這個不夠,我個人想法,不如效仿北漠,現在北漠的局勢很好,國際投資者都是死死盯著呢。”
“我們也建火電?那就沒意思了。”賈天芸擺手道,“我可沒心思跟巒松搶地界。”
“不不,北漠目前的勢力範圍就是在華北。”張逸夫繼續解釋道,“而且華夏不一定非要建新電廠,新建時間太久,將老電廠納入管理就夠了,如果主打清潔能源的話,可以納入一些水電站。我在北漠幹過,知道三家電廠相當於多少資產,能提供多少利潤,有一定的傳統電力資產作為依仗,上市必然輕鬆很多很多,拿了外國佬的投資,再往光伏上砸不遲。”
其實張逸夫的建議談不上高明,只是前世照葫蘆畫瓢的描述罷了。隨著電力行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