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發教練機與雙發轟…1型已經開始定型生產,未來各國一定會爭先仿造或者購買,到時候海上巨無霸戰列艦必然就要提前走向落伍,而新型綜合型海上戰鬥編隊群必然會崛起,而防空將成為主要任務之一;第三:在遠東未來海、陸、空三軍梯次配置的情況下,大型戰列艦與巡洋艦將逐步減少,而驅逐艦、潛艇、航空母艦必然崛起。
於是根據這些發展需要,李寧宇才頒佈了計劃2年內建造300艘華夏級驅逐艦,但是局勢的發展事態,顯然與他之前的未僕先知能力反其道而行。
不過就算有些事情提前了,按照遠東目前的力量,在亞洲地區依然還是擁有霸主的地位,不過需要建立在徹底擊垮沙俄帝國以後,畢竟存在數百年的老牌殖民帝國,所擁有控制的資源與實力,不容李寧宇忽視。
在整個長江流域被遠東海軍戰艦封鎖以後,唯一還能航行在長江的只有部分外國戰艦,但是他們依然要接受遠東海軍的領導,因為這是一個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的時代。
但遠東軍團優良的傳統,還是保持著謙虛、謹慎、禮貌的做事風格,但是在原則問題上,堅持不卑不亢。
遠東的海上力量優勢,無論是南方革命黨還是北洋新軍都無計可施,就好像是晚清政府在甲午戰敗以後,沒有一艘戰艦可以給他們提供支援點,雖然他們都有想過找西方各國購買戰艦,但是打造一個海軍艦隊可不是一件有錢就可以辦到的事情。
所以當下國內的事態分為四個階段,長江以南部分地區為革命軍控制,長江為遠東集團把持,北部地區為北洋新軍,東北地區還是遠東集團。
因為這樣的情況出現以後,無論是革命軍還是北洋新軍,都對遠東集團大感無可奈何,紛紛派出代表與遠東高層商議,但李寧宇都一一拒絕,因為李寧宇說了這樣一段話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的地盤,聽我的!”。
第四三五章:志向不同不相為盟
李寧宇的這句話在遠東將士的腦中體現的是霸氣,但是在袁世凱的耳中卻是威脅,至於革命軍和各國列強,他們是怎麼想的李寧宇就懶得去管了,因為他知道,只要遠東集團在亞洲一天,就不會讓國內出現無休止的內戰。
世紀之戰以後,小日本徹底依附在美國的懷抱之中,每天都要靠tian鞋底過日子,但是確實然小日本嚐到了甜頭,並且也在國內徵召了大量的軍隊,在國內出現革命軍起義之後,小日本蠢蠢欲動的心,再次起了波瀾。
小日本一邊向美國孃親徵求意見,一邊悄悄的與沙俄帝國聯絡,似乎想借助第二次東北戰爭東山再起,同時也與北洋集團袁世凱密謀。
終於在遠東集團與沙俄帝國的第二次東北戰爭點燃以後不久,小日本駐華公使再次面見了袁世凱,並遞交二十一條合作檔案,並且希望袁世凱絕對保密儘速答覆。
其中這二十一條共分五大項:第一:小日本幫助袁世凱北洋集團分散遠東兵團,那麼袁世凱就要承認小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地區的一切權益,同時山東不得在租借給其他國家;第二:小日本擁有在南滿和內蒙古居住、往來、經營工商業及開礦等多項特權,同時將旅順、大連的租借期限以及南滿、安奉兩條鐵路的管理期限延長至99年。
第三:所有沿海港灣、島嶼不租借或讓給其他國家;第四:合辦兵工廠;第五: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間各鐵路的建築權,歸小日本,以及在沿海地區開礦、築路的優先權等等。
先不說這二十一條嚴重損害了國家主權,袁世凱自然不敢立即表示接受,再加上他自己身處進退兩難的地步,所以他現在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加快逼宮的速度。
但是這條訊息,還是洩露了出去,這讓在華擁有利益的歐美列強十分不滿小日本,但最後在美國方面的協調下,還是漸漸停止下來,但這也為後來袁世凱與小日本簽訂二十一條打下了基礎。
雖然在各國的干預下,小日本沒有與袁世凱達成協議,但是小日本立即尋求到了沙俄與美國的支援,並隨後引誘袁世凱,直到最後採取武力威脅,最終袁世凱的北洋集團接受了二十一條密約。
本身國內人民長期處於愛國鬥爭中,所以二十一條事件引起事態日趨高漲,小日本之後也見事態嚴重擴大,就加緊了威逼袁世凱的速度,最後歐洲列強的干涉計劃落空,袁世凱在北京簽訂了所謂的中日條約,而那時已經是5月25日。
大約三個半月,110天的時間裡,國內局勢究竟發生了那些變化,袁世凱怎麼會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