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華七世登基以後的首任內閣,可沒有人知道,一位年輕的內閣成員,早就成為了遠東集團安插的棋子,他就是以後大名鼎鼎的丘吉爾首相。
只所以選擇丘吉爾,李寧宇有兩點考慮,首先就是因為這個人擁有絕對能力,其次就是他的家庭和出生背景,丘吉爾可以說一出生就是英國貴族,擁有絕對合格的背景,因為他的家族在1702年,就被安妮女王封為公爵,在19世紀排名英國公爵家族第十。
以及丘吉爾的父親是保守黨核心人物,也是保守黨中以工人階級為主的創辦人,曾擔任過英國內閣中僅次於首相的財政大臣,不過只所以能成為遠東集團的一枚棋子,主要和丘吉爾的個人經歷有關。
童年時代的丘吉爾,由於父親忙於政治,母親又沉溺於各種交際之中,少年時代他就很少受到父母的關愛,不過卻與他的保姆結下深厚的感情,在被送入貴族子弟學校後,丘吉爾漸漸成為學校中最頑皮、最貪吃、成績最差的學生,因此經常遭到老師的體罰,這卻讓他的原本就叛逆的心,更加有增無減起來。
最後一次次轉學,依然沒有好轉,最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丘吉爾進入了英國皇家軍事學院,兩年後,漸漸在政壇上不得志的父親早逝,同年丘吉爾從軍校畢業,任職中尉軍官。
不過剛剛畢業的丘吉爾,就利用假期和戰友一起了一次西班牙,最後也由於其父親的關係,丘吉爾被英國情報部門看中,開始專門負責收集西班牙的情報。
1899年9月,丘吉爾以郵報記者的身份前往南非,表面上是採訪英布戰爭,其實還是去執行任務,可是在隨英軍士兵行進的途中,被布林人俘虜,在殘酷的言行之下,為了求生,丘吉爾不得不成為一名雙面間諜。
於是在布林人的配合下,給丘吉爾製造了一次獨自一人的越獄,成功以後在一名英國僑民的幫助下,丘吉爾逃到了英國領事館,也就是因為這事件,讓丘吉爾在英國的名聲大噪,回國以後,聞名全國的丘吉爾,聰明的抓住這次機會,一下子就踏入了英國政壇,當時丘吉爾還不知,布林人的背後靠山就是遠東集團。
所以,丘吉爾最後成為了遠東集團,安插在英國內閣的一枚重要棋子,就像當年德國首相俾斯麥,美國總統麥金萊,不過這些重量級的棋子,李寧宇並不過於苛求,首先不會讓他們背叛自己的國家,也不會讓他們做出危害自己民族的事情,只是需要他們暗中給遠東集團提供幫助。
所以,在這次英國自由黨上臺以後,丘吉爾就被獲得任命為英國海外殖民地事務部次官,任內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穩定南非局勢,最後在遠東集團的暗中幫助下,丘吉爾成功的推動南非部分國家取得自治地位,在1908年,英國下一任首相上臺後,丘吉爾就被任命為商務大臣,正式進入英國內閣核心,在他任職期間,推行了強制性工人失業和傷殘保險(其實就是社保,李寧宇教的!),並不斷阻撓英國海軍增加財政預算和投入。
1911年丘吉爾成功獲任為英國海軍大臣,接任以後的丘吉爾嚴厲要求下屬海軍官員,必須嚴格服從他的權威,任何一個不屈從他的官員都被革職,不過丘吉爾卻允許基層官兵,發表批評自己長官的言論,英國海軍在基層中引來好評,卻使得英國海軍大臣的其他四名海務大臣不滿。
在他上任英國海軍大臣以後,丘吉爾一下子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改變了他過去一味要求裁減英國軍費的作風,開始主張與德國進行第二次海軍軍備競賽,表面目的是確保英國在海軍方面,擁有的優勢無法受到德國海軍的挑戰。
不過卻在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因為丘吉爾批准的攻佔達達尼爾海峽計劃,最後英國海軍無法攻佔下該海峽,並付出了巨大慘痛的代價,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初期,英國優勢一下子全部喪失,丘吉爾最後成為英國保守黨猛烈攻擊的物件,漸漸就被排擠在英國核心政治圈之外,最後丘吉爾決定主動辭職,獨自趕赴法國前線親自參加戰爭。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李寧宇在背後安排,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海軍攻佔達達尼爾海峽計劃,主要就是一次針對遠東海軍的作戰計劃,所以最後必然會失敗,就算是丘吉爾不幫忙,結果也是一樣的,可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會出現,其實還是歐洲各國自己種下的惡果。
第五五四章:協約國集團陰雲籠罩
從馬恩河會戰到凡爾登戰役,在到索姆河戰役,德國和英法聯軍制造了數起大血拼,雙方的傷亡總數高達400多萬,而索姆河戰役中新武器出足了風頭,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