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以及其搭載的戰鬥飛機協防,所以打擊這些跟隨的“保鏢”就徹底摧毀整個航母編隊。
第四航母的水下推進器被攻擊失去功能以後,停在飛行甲板上的物體就容易被損毀,必然會使航母的攻防效能大大下降,所以更容易被連續攻擊、重創,然後直至被擊沉。
第五航母編隊的戰鬥力,受海洋氣象變化的影響較大,儘管航空母艦本身就是在一艘戰艦的基礎上設計建造,是可以經受較強的風lang,一般情況在10級以下的風lang也能夠航行,但航母是艦載機的平臺,在受到海lang和氣象條件的影響,風、lang、能見度等都會限制平臺上飛機的起降,一旦風力達到8級,海lang達7級,幾乎艦載機難以起飛,即使升空也受氣象條件的嚴重製約。
但航空母艦編隊的優點依然值得去擁有,在奪取海戰區域內,以及近海陸邊緣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上,航空母艦及艦載機,擁有足夠的機動速度和一定的自我防護能力,擁有快速空中警戒出擊的能力,允許長週期連續執行空中任務。
同時航母戰鬥區都是整個編隊一起出去的,有很多型別的戰艦一起保護它,一般來說像巡洋艦就是它第二道保衛牆,驅逐艦與攻擊潛艇是第一道保護,反潛能力和反艦能力都有很大的保障,在加上艦載機的防空攻擊能力,那就是好幾層的保護,想要攻擊到它比較困難,因為在之前它要想打你,最大的作戰半徑可以擴張到300公里左右。
攻擊與防禦,一直都是戰爭武器的必須考量因素,航母編隊除了防禦性強,攻擊效能就特別的強悍了。
航母編隊是未來一種發展趨勢,是綜合實力的象徵,在很大程度上,從航母編隊的數量上就能體現出來綜合實力,所以遠東軍團不但要擁有它,而且還要隨著綜合實力的提高,擁有更多更好的航母編隊。
同時這也是造船工業能力,特別是技術和的表現,海上力量也將出現立體化、體系化、綜合化和資訊化的提升,將遠東的海上活動能力,直接從近海推向了中遠海域,航空母艦本身就是一個大型海上機場,因此可以更遠的打擊敵方海上活動,擁有了航母編隊戰鬥群,未來在中遠海域都具備這樣的打擊能力。
海軍本身就是一個知識密集、技術複雜的高科技軍種,遠東一直以來,都在海軍建設上精心籌劃不然也沒有今天的海上作戰能力,目前世界各國中,有許多國家在海軍的整體建設並沒有較大的突破,或者說受到了當今世界大國們很大的限制。
而發展航空母艦就牽引了其它武器的發展,所以,發展航空母艦就等於抓住了未來海軍建設的龍頭,帶動了整個海軍的全面、系統、協調發展。
所以李寧宇已經下定決定,要率先發展出一支大型航空母艦編隊,而這支航空母艦突擊編隊,計劃建造擁有突擊航空母艦3艘,每一艘的噸位在25000…35000噸,配備15000噸級重型巡洋艦5艘,6000噸級輕巡洋艦5艘,華夏級驅逐艦20艘,z…2型攻擊潛艇9艘,萬噸級後勤支援艦5艘,同時每艘航空母艦搭載飛機60…70架,總共大約200架,多數為戰鬥機,少數輕型轟炸機。
但這支大型海上聯合編隊群,最少需要十多座船塢馬不停蹄5年時間,才能打造出來,畢竟涉及建造總噸位就達到33萬噸,按照一萬噸1000萬亞元的造價,單單建造費用就要33億亞元,先不說彈藥、燃料、維護等費用。
第四四七章:第一次聯合國峰會
打造這支大型航空母艦編隊,李寧宇勢在必行,一邊計算各種支出預算,一邊思考利用那些船塢去分批建造,但是在幾份電報發出以後,達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
“沒空,沒時間!”
目前遠東各版塊的船塢,都在加班加點的趕工建造300艘華夏級驅逐艦的計劃,除此之外,四個潛艇建造船塢也在趕工建造颱風級戰略潛艇,兩年時間以內,不可能有能力去打造更多的戰艦。
收到各地的回覆以後,李寧宇也沉默下來,因為這是事實,如果現在臨時擴建船塢也來不及,所以最後他不得不改變一些構造策略。
現在歷史的軌跡,似乎已經開始改變,先是巴爾幹地區的混戰,然後到國內的革命運動提前爆發,最後是第二次東北戰爭的提前到來,無不在證明,有些事情已經改變,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也為之不遠了。
三艘主要構成編隊的航空母艦,肯定不能交給別國船塢來建造,所以只能從各地抽出三個大型船塢,好在夏威夷珍珠港海軍基地有一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