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保證生產勞動者,家庭的和諧穩定和該地區人口生命安全的係數,同時這筆錢在龐大的開銷,也並非遠東一家來出,漢志王國也要出一半。
利國利民的事情,聰明睿智的漢志國王杜勒阿齊自然毫不猶豫就贊同,從而也正是這樣的一次會談,讓在場參與的漢志王國的官員們,明白了遠東集團為什麼在索馬利亞地區,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站穩了腳,而之前的統治者義大利足足花了十多年的時間,依然建樹不多。
不過遠東集團也不是一味的救人於水火,畢竟遠東也在積攢實力,但是李寧宇提出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還是在任何時候充分體現出來無疑。
會議一直持續了十多個小時,在凌晨的三點鐘左右才結束,關於環宇投資與漢志王國的談判基本結束,剩下的就是遠東集團與漢志王國的事情了,不過為了體現對第二次會談的重視,雙方均表示休會一天,所以第二天中午,李寧宇在自己的大房間內,召開了一次臨時軍事會議。
這次臨時的會前會議的議題自然只有一個,那就是關於沙烏地阿拉伯地區目前的情況,如果說中東地區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自然不用猜測還是英國,特別是在法國戰敗之後,英國的勢力得到了進步一的擴張。
伊拉克、約旦、以色列、阿曼、葉門早就是英國的殖民地,隨後又從法國人的手中獲取了敘利亞,可以說英國已經在中東地區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其次就是控制了沙烏地阿拉伯百分之80土地面積的內志王國,以及還在做垂死掙扎的奧斯曼帝國。
而漢志王國目前只有兩處控制地,那就是麥加與麥地那,其餘都在內志王國的掌控之中,大約是在公元610年左右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隨後他的繼承者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
16世紀的時候,這個地區成了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其中的一個省,17世紀…19世紀,隨著大英帝國的崛起,從十九世紀開始英國也開始侵入阿拉伯半島地區,不過沙烏地阿拉伯地區沒有被英國殖民,只是分為內志和漢志兩個王國。
現在的漢志國王杜勒阿齊與內志國王杜勒阿德,奧斯曼帝國又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突厥人所建立的一個龐大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
奧斯曼人剛開始初居在中亞地區,並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後遷至小亞細亞地區,在日漸興盛的那段時間裡,奧斯曼帝國在它極盛的時代,勢力覆蓋歐、亞、非三大洲,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大部份的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裡海及波斯灣,北及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蘇丹與葉門,大約一個非洲那麼大的領土面積。
奧斯曼帝國完全位處東西文明的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長達六個世紀,奧斯曼帝國也對西方文明起到一個影響舉足輕重的地步,日趨鼎盛的奧斯曼帝國,17世紀領土更達最高峰,其海軍掌控了整個地中海,要知道地中海地區的著名強家就有西班牙、法國、義大利。
從15世紀至19世紀,奧斯曼帝國是唯一一個挑戰崛起中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是在不久之後,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的強大沖擊,於19世紀的初期開始趨於末落。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帝國敗於協約國之手,因而全面的分裂,土耳其成立,奧斯曼帝國滅亡。
奧斯曼帝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而崛起的英國則是依託強大的海軍,在世界各地新建殖民地,剛開始為了與英國賽跑,奧斯曼帝國還建造了龐大的海軍,並且意圖超越英、法兩國。
可是從奧斯曼帝國的經濟全面崩塌之後,便無力支撐帝國的海軍,再加上原本就特別注重陸軍,於是就將大部分戰艦鎖在金角灣海域,以致這些海軍戰艦在30年裡逐漸鏽壞掉。
第三一五章:沙烏地阿拉伯地區(第二更)
大英帝國在中東地區的擴張,並不是看到了廣闊的前進和未來,而是為了殖民而去殖民,不過為了擴充套件影響力,英國還是在中東地區花了一些工夫,先後在中東地區駐紮十三萬人的殖民軍隊,分別主要駐守在伊拉克與葉門等地。
而擁有最大版塊的內志王國的地區裡,也有三個有勢力的大家族,有的是英國人培養的獵犬,有的是奧斯曼帝國的爪牙,其中最出名的則是拉希德家族,大約在18世紀左右,在內志地區就出現了伊斯蘭教的一個新家族希德家族,作為實現偉大的政治統一的中心思想,希德家族的首領先後征戰內志部分地區,還佔領過利雅得,併成功襲擊科威特、攻破麥加和麥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