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嫁衣的樣子,亦非身份低微,萬一被認出來,也是有些麻煩。
而且在列國之間,宋國最是重禮法,倘若發現她是女子,必不能容。絕不適她合久留。
宋剔成君很欣賞宋初一小小年紀便有此見識,“怎麼,先生不說話,是不願來宋國?”
他這話的意思,也就是認同了陶定的說法,只要衛侯能同意把宋初一讓出來,宋國便同意修和。
宋初一從前一直呆在小小的陽城裡,這一遭,卻發現原來自己還很有前途!
“實不相瞞,懷瑾雖為衛侯謀事,卻未曾在衛國任官職,來去皆自由。只是有句話說出來,君上定會降罪於我。”宋初一拱手道。
宋剔成君聽她並未在衛國任職,心中大悅,便道,“先生且說,寡人不怪罪便是。”
得了宋剔成君的保證,宋初一才小心措辭的問道,“君上可曾想過,如商鞅者,因何不願在宋國謀事?”
此話,似乎戳到了痛處,不僅僅是商鞅,便是本國的有才之士也不斷前往他國。只是宋初一為何單單提到商鞅?
殿上沒一個人說話,氣氛卻凝重起來。
宋剔成君倒是不曾在意,反正宋國又不是在他手裡從春秋五霸敗落至斯,他是篡位接掌宋國,除了享樂之外,也想表現他比前任國君賢明,遂道,“我宋國國力比不上齊、楚、韓、趙、秦、魏、燕,才高者志高,宋國自然容不下他。”
“非也。”宋初一環視四周,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秦穆公霸業之後便屢有亂政,兩百多年來與魏國征戰從未停歇,到秦孝公時,已經剩下一片殘破的山河,比之宋國能強多少?商鞅卻義無反顧的紮根秦國,是因為秦有魄力改變,有膽量接受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