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這樣固執,固執的有些可愛。
輕輕的笑了笑後,王小虎說:“也許我現在解釋太多都是無用功,不如餘老且先看著我可勁的折騰,真要是折騰的不像話了,您老再來勸我。”
“那時候恐怕說什麼都晚了!”餘永健面帶苦澀。
“對我而言沒有晚的時候,一切盡在我的掌握之中。”王小虎嘴角浮現一縷自信的微笑,笑吟吟的對餘永健道。
“哎!”餘永健嘆口氣,忽然站起來說:“小虎,我帶你去個地方。”
“去哪?”王小虎說。
“跟著我走就行。”這個固執的老頭也不說去哪,拽著王小虎上了汽車,跟司機嘀咕了幾句後,車子開始出發。
汽車並沒有離開多遠,而是漸漸駛入九龍塘和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
“到了,就是這兒,我們下車吧。”餘永健說完率先下車。
王小虎一頭霧水也跟著下車。
映入眼簾的是王小虎再熟悉不過的一座山,看著山前那一棟棟破舊的棚戶區,王小虎回想起11年前自己剛剛穿越的光景,那時候自己和元彪就是在這兒租了一間yīn冷潮溼的小房子。
“獅子山?”王小虎苦笑著對餘永健說:“您老帶我到這兒來做什麼?”
餘永健並沒有答話,而是抬手指著山前那些在為春節忙碌的人說:“小虎,你看到他們沒有?他們是我們香港在最下層努力拼搏和掙扎的人,雖然他們一年的薪水可能不如你一天的所得,但是他們依舊沒有放棄。”
王小虎點點頭,因為他也是從草根階層一步步爬上來的,自然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
“你知道這座山的名字,但是你明白這座山代表的含義嗎?”餘永健問道。
“當然知道,對每一個香港人而言獅子山代表著香港的精神高地,有獅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王小虎說完這句話,頓時明白了餘永健要帶自己來獅子山的用意。
雖然王小虎的精神世界中並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但是他的軀殼,他的產業,他的家庭,他的一切一切都是在香港。
作為香港人中的一員,他知道獅子山代表著太多的含義,綜述起來就是獅子山精神。
說起獅子山精神,應該追述到李小龍剛剛去世的1973年,那時候香港電視臺開始播放一部單元劇《獅子山下》,歷經10個年頭這部電視劇一直在播放。
為什麼一部單元劇能吸引港民觀看,其實很簡單,因為它講述著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
物化的獅子山,百多年間,見證著香港由一個小漁村到今日經濟騰飛時代的大都市艱辛歷程。
精神化的獅子山,鼓舞著幾帶香港人頑強不息。
香港從一個寂寂無聞的小漁村,演變成舉世知名的東方之珠,離不開香港精神。
許多老一代的香港人當年身無分文,白手起家,發揮聰明才智,歷盡千辛萬苦,創造了輝煌業績,離不開香港精神。
“步入70年代後那些在香港出生的孩子已經成為香港社會的主要力量,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浮躁、投機、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等負面的東西都在考驗著青年一代。”
餘永健一邊說著,一邊看著王小虎。
“小虎,不管你做出如何的決定,我希望你在困難的時候能記住獅子山精神,如果真的失敗了,也希望你會哼唱《獅子山下》。”
餘永健說罷,忽然對著獅子山高聲歌唱:“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
在那一刻,王小虎發現這位老人當真是用心良苦,他知道無法勸說自己改編主義,續而帶自己來到獅子山下,用獅子山精神,用這首所有香港人都會吟唱的主題曲來鼓勵自己。
“餘老,謝謝你。”王小虎真誠的說道,他被餘永健感動了。
回到自己的家裡後,王小虎感覺心裡邊沉甸甸的。
坐在書房中良久後,他拿出那份已經易稿三次的《葉問2》認真翻看著,“也許應該在劇本中增加一些獅子山精神,那樣會更加貼切吧。”
正是餘永健的啟發,讓他更加深刻的瞭解到葉問攜妻帶子來到香港後,香港外來人口壓力巨大,英國殖民者對中國人充滿了各種歧視,這個時候國人能做的就是湍急,你幫幫我,我幫幫你,慢慢的熬著,這就是獅子山精神,也是中國幾千年來的隱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