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經典的廣告詞是王小虎前世經常聽到的。
在電視中播出電影,是一件由來已久的事情。但是在6o年代以前,美國的電視熒幕上播出的大都是1948年以前的老片,而且鮮有高質量、高票房的力作,而且播出的時間通常都在午夜或者是清晨的垃圾時間。
直到1961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率先在黃金時段播出了《週六晚間電影》,該節目一經播出,便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和好評。緊接著,在1962年和1965年美國廣播公司(b)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在黃金時間播出電影。
不過,因為電視臺的覆蓋面太廣的問題,在電視臺裡播電影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賣方控制天下。好萊塢的製片公司就趁機不斷提高播出影片的價格,1966年9月,b播出了奧斯卡獲獎影片《桂河大橋》,當時b支付給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的費用高達3oo萬美元。
我國電視觀眾在電視上看電影的習慣開始於199o年代,當時在《正大綜藝》之後播出的《正大劇場》從美國和歐洲引進了一大批製作精緻的電影,這對觀眾瞭解與接受在電視上看電影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1995年,電影頻道開播,這一專業化的電影頻道得到了觀眾的喜愛和追捧。雖然電影頻道購買了建國後61%(約22oo部)的國產影片,但是由於其龐大的影片需求量,這些影片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同美國電視電影的展史相似,1998年,電影頻道引入了“電視電影”的概念,並開始了拍攝電視電影。
這段歷史是王小虎根據好萊塢電視電影的調查,以及自己前世總結出來的,從中他得出一個結論,電視電影展還是很有前途的,但是想要讓香港的市民養成在電視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