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不說。”
見兩人越說越不像話,柏強趕緊打斷這兩人的互相揭短,道:“行了行了,都別說了,孩子們都還在呢,還要不要臉了。”
方文岐回頭就是一句:“別以為我不知道去八大胡同你是第一個。”
範文泉也來了一句:“而且每次睡完都讓人記我賬上,******。”
柏強也怒了,加入戰圈,三人是越吵越兇,短是越揭越多。
何向東、田佳妮和郭慶這三個孩子都看呆了,他們也沒想到平時挺正經的師父年輕時候居然這麼熱情奔放。
三個人吵的是粗脖子紅臉的,範文泉拍了桌子了,道:“行了,都別說了,都不知道扯到哪去了。師哥,咱倆的事怎麼辦?”
方文岐道:“什麼怎麼辦,你既然把你徒弟吹得那麼神,那咱就比比,明天就到大街上撂地去,就看誰打的錢多,誰多誰贏,怎麼樣?”
範文泉反駁道:“還撂地,師哥啊,你看看這都是什麼年代了,還做這種老掉牙的事情,丟人不丟。”
“丟個屁,你當年在劇場掙的錢不夠花,還不是去撂地掙錢再去八大胡同的啊?現在嫌丟人了啊。”方文岐又來了一句。
“我去,你……”
見兩人又要吵,柏強趕緊道:“少廢話,趕緊說怎麼比。”
範文泉壓下心頭的怒火,道:“就在天津城的一個小劇場裡面,那劇場的經理是我一鐵磁,就去他那裡演,讓兩小孩上去,一人來一個單的,再來兩個對兒的,互為捧逗,就看觀眾反響,怎麼樣?”
“去天津城裡?”方文岐有些遲疑了。
“怕就直說,那行,咱就撂地說啊,找一鄉下咱撂地,我是不怕啊。”範文泉又刺了一句。
方文岐當時酒也上頭了,一拍桌子道:“怕個屁,劇場就劇場,我們撂地都說過,還怕你個小劇場,就去天津。”
範文泉和柏強相視隱秘一笑。
第三十九章 有種直接上
20世紀**十年代是天津小劇場剛剛抬頭的時候,那時候都叫什麼俱樂部文化站,名字比較洋氣。
小劇場其實也沒多大,差不多也就是坐幾十個人,頂多一二百人,表演的舞臺大概就是兩張床那麼大。
在裡面演出的演員叫小班演員,什麼叫小班,就是從原來專業的專業院團裡面退出來的那一幫人。
在最開始專業的曲藝團很多,後來因為合併,下放了一批人,又解散了一批人。有很多演員就被分配到工廠飯店裡面工作,還有的就沒有工作了,成了閒散遊民。
但是這群人總不能喝西北風吧,結果他們有的人就自發主動成立了各個劇社,租下個小劇場開始演出了,唱個評劇啊,京劇啊,大鼓書啊,說個評書啊,都有。
在八十年代其實小劇場裡面是幾乎沒人說相聲的,一直要到九八年,天津才出現相聲劇場,是相聲前輩於寶林先生髮起的。八十年代說相聲的基本都在專業曲藝團裡面,別的曲藝下放了不少人,相聲反倒是還湧進去很多人。
像廚子啊,裁縫啊,工人啊,因為他們單位改革調整工作,結果一大幫人就直接進曲藝團說相聲了,可是這幫人絕大多數都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相聲的,年紀又大了也不可能從頭開始學,就是以糊弄事為主了,反正都是拿國家工資,在九十年代以後相聲低迷也跟這些人有直接關係。
說相聲是這樣的,任何人都可以說,往臺上一站嘚吧嘚能說一整天。入相聲這門非常簡單,會說話就能進,但是門檻是在門裡面的,能跨過這個門檻的萬中無一。
說相聲的裡面沒有所謂的百分之一的天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說,相聲藝人首重天分,沒有天分的人是幹不了這一行的。
說相聲和做數學題不一樣,數學的答案只有一個,你跟著老師好好學,把解題思路解題步驟學會了,你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相聲要怎麼說,行內叫這活要怎麼使,這是要師父教的,你跟師父學了,也會了,但是同一個師父教的,使活的法子也是一樣的,但不同的弟子表演出來的效果卻完全不一樣,有的往臺上一站,大夥就笑得不行了,有的抖出來的包袱全是瘟的。
原因在哪兒,就是天分問題,說相聲講究的就是一個妙到巔毫的掌控,你一個語氣輕一點或者重一點帶來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有天分的藝人鑽研掌握起來很快,怎麼說都是樂的,天分不夠的就沒轍了,所以藝人行內也有祖師爺賞不賞飯吃這句話。
當然天分也不能當飯吃,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