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掌聲雷動,那個給錢的老闆掌拍的尤為激烈,連聲叫好,大聲說這錢沒白花,可了不得了。貫口活兒的觀賞性還是很強的,聽相聲演員在臺上直工直令來一大段兒還是非常賞心悅目的,當然也非常考驗相聲演員的基本功。
說罷,謝觀眾,何向東和方文岐連連鞠躬,感謝觀眾捧場,何向東也沒閒著,又拿起笸籮一個個打錢過去,嘴裡說著:“您費心,您受累,您捧了。”
這一場大家給的也很痛快,興許是看何向東這小孩子賣藝也不容易吧,這一場打下來有小六塊錢,加上那個老闆給的十塊,足足十六塊了,很難得生意這麼好的。
黃華幽幽走過來,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那小眼神真是太……太……太複雜了。
第二十二章 江湖
“沒人性啊?”黃華髮出一聲悲呼,仰天長嘆。
何向東一臉愕然地看著他這位快要發瘋的叔。
方文岐走到黃華身邊,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沒事,阿華,你上場表演不一定比東子差的。”
聽到這話,黃華都快哭出來了:“我今年都四十多了,他才九歲啊。他演這一場打的錢都有我七八場那麼多了,觀眾反響那麼好……”
何向東也有點不好意思,撓著頭,羞赧道:“其實這是看天分的。”
神補刀,黃華瞳孔放大,噴血不止。
等黃華走後,何向東才走到師父身邊去,低著頭說:“對不起師父,今天是我自作主張了,您責罰我吧。”
方文岐看著面前這個九歲的小孩,也很是感慨,他這個徒弟比他想象的還要出色,有徒如此,他還能說什麼呢。
“八扇屏有他原本的墊話兒,你今天是自作主張改了。你師父我從來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相聲需要創新,需要進步,我看不慣的只是那些拋棄前輩們的努力,拋棄百來年前輩們總結出來逗樂法子,自己在那裡瞎胡來的人。今天……你做的很好。”
何向東抬頭看著師父,臉上慢慢洋溢起了笑容,這是他第一次改傳統相聲,但這只是一個起步。
相聲演出都是演一場收一場的錢,黃華演了兩場也收了兩場的錢,第一場和方文岐的對口相聲兩人對分的錢,第三場他是個人的快板,拿了獨份。
傳統的規矩如此,黃華也很豁達沒抱怨方文岐的收入比他多,幫著收拾了一下,就走了。
方文岐和何向東把借來的凳子還回去,說了不少感謝的話,然後一老一少逛起了集市。
快到中午,集市上依舊人滿,小攤小販也還在吆喝他們賣的玩意兒。
何向東很是興奮,再怎麼說他剛剛也算是掙了一大筆錢啊:“師父,按照規矩,您是不是得給我個破份兒?”
拿份錢是在茶社劇場這些地方演出的時候才開始算的,因為在這裡你就有了各種支出了,而且演員也多,不再是街頭各幹各的了。
觀眾也可能是來捧某一個角兒才來的,同時也聽了別的藝人的手藝,才給了錢的,這時候如果還是按照原本分賬方式就不好了。
尤其是在大劇場,大家都是買票進場,就花一次錢,這錢你怎麼算,大角兒和一個剛出師的小藝人拿一樣的錢?這顯然不合理。
所以後來也有了開份兒之說,根據藝人的水平和號召力來確定分錢,基本演員是拿一個份兒,行話叫整份兒。水平一般的演員或者剛出師的拿的是破份兒,70%或者90%,叫七厘份兒、九厘份兒。學徒一般是不拿份兒的,偶爾分一點零錢,能頂場的學徒可以拿三厘份兒或者五厘份兒,也還有“板凳份兒”和“服裝份兒”之說。
有號召力的大角兒還可以拿加份兒,因為其他演員都是指著你吃飯的。所以藝界還有“角兒”和“腕兒”之分,出了名的就叫腕兒,就像後世的炒作,上幾個節目,弄出點緋聞來,紅了,這叫腕兒。
別人指著你吃飯的才叫角兒,一整個劇場的演員都指著你的號召力吃飯,你要是病了不來了,大傢伙都得餓肚子,這叫角兒。
聽到何向東想拿破份兒,方文岐黝黑的老臉露出了一點笑意,道:“個子不高,想法倒是不小啊。”
何向東道:“師父,那十塊錢還是人家看我面子給的呢,您不分我點兒您好意思嗎?”
方文岐卻理所當然地反問道:“好意思啊,為什麼會不好意思啊?”
何向東被師父的無恥驚得目瞪口呆。
“行了,給你買個煎餅果子當算獎勵了。”方文岐去買煎餅果子給何向東糊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