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部分

聞之一,就是因為採編獨立權、持股權等問題,胡舒立帶領核心團隊從《財經》出走。

《財經》雜誌200多人團隊裡,有超過7成,近140多人集體離職,由此可見胡舒立的個人魅力以及團隊的向心力之強。而這其中大多數人後來都加入了財新傳媒。

正是因為胡舒立個人的聲望和品牌,“一當人們聽說胡舒立要開辦一本新的雜誌,全中國的記者都發來了應聘郵件。”

所以,財新傳媒雖然是一家剛剛創立的新公司,卻匯聚了國內財經新聞領域的絕大多數精英人才!

而這正是林風最看好的地方。

…………

到了林風這個地位,必須要重視在輿論媒體和主流人群中的影響力。

要避免各種負面訊息;要塑造企業和個人的正面形象……

無論是林風本人,還是他旗下的風行集團、酷風科技等公司,都需要一個更好的國內輿論環境!

傳統媒體雖然現在有所沒落,但相比網際網路媒體,依然有著天然的權威性、公信力和品牌影響力。

電視、廣播、報紙、雜誌……

這些傳統媒體,依然是國內在文化、內容生產方面的主流。

哪怕網際網路因為在資訊傳播上的技術優勢,已經在新聞分發和傳播上有著越來越重要的比重,但不可否認的是,網際網路傳媒的內容大多數依然來自於對傳統媒體內容的轉載……

這一情況要等到後來,以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自媒體興起,才逐漸在新聞內容的上游生產環節,有所改善。

當然,網際網路因為受眾廣泛,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的特點,在傳播方面從某種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傳統媒體。

簡單舉個例子,《財經》雜誌上發表一篇文章,可能覆蓋的僅僅是訂閱和購買雜誌的十幾萬人(當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高階人群),但真正如果要掀起風潮,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和社會輿論,多半是因為這篇文章在新浪財經等類似的入口網站轉載之後……

林風前世的時候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葉薇語所在的財經公關公司,經常要幫客戶去新浪、搜狐等入口網站撤新聞(付費的),這也成了一門生意……

儘管如此,依然不能否認,傳統媒體作為內容生產源頭的重要性。

正是《財經》這樣的專業媒體,才有真正具有“獨立、獨到、獨家”風格的新聞記者,才有足夠的資源和足夠的人脈,新聞洞察力,能夠去深入的去調查和研究事件表面之下的深刻問題。

新聞也好,文章也好,真正的價值還在於人。

所以,像財新傳媒這樣,有著優秀財經新聞記者和人才的傳統媒體,具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

當然,這方面相對敏感,受限於國內對傳媒領域的管控,一直以來林風都希望能夠在傳媒方面有所佈局,但都沒有特別好的機會。

電視方面,之前他從綜藝節目和影視劇製作方面入手,做了一些投資。

入主tvb,也可以看做是他的一次嘗試。

另外,tvb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粵東和東南亞地區,在國內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報紙雜誌方面,林風則一直比較謹慎。

實際上,以報業傳媒集團為代表的文化企業改制,國內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在a股上市的公司也不少,但林風知道這種參股意義不大。

畢竟這類公司即使改制後,依然還是體制為主的管理結構。

他更希望能夠投資一些更加市場化,有影響力和活力的傳媒公司。

而財新傳媒顯然具備了這些特點!

從資本結構上來看,雖然浙報傳媒佔有股份,但主要是提供刊號等體制資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管理團隊。

而且財新從創立之初,就有著資本化和市場化上明顯的企圖心。

而胡舒立的人脈和經驗,也保證了財新傳媒旗下的媒體,即使在新聞文章上,會尖銳、深刻、鋒芒畢露,卻不會越線,過界。

如何把握這個度,是需要對國內的體制有著深刻理解,並且具備平衡多方面利益的能力的!

可以說,在現階段,財新傳媒是非常難得的一個優秀投資標的。

事實上,林風前世時,從浙報傳媒到後來的華人文化,再到騰訊、阿里……,財新傳媒始終受到各方的重視和投資,並非無因。

因為傳媒的敏感度,先以風華文化基金的名義投資進去,再過兩年之後等到政策更寬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