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地、賣家、賣國,此乃國恥”!
輿論是可以引導的,在鋪天蓋地的小冊子和報紙的宣傳下,老百姓都認識到朝廷把咱的土地給賣了,那個地方從來不準老百姓去種地,只准滿人騎馬,如今還送給了洋鬼子,一送就是幾個江蘇,大家都憤怒了。
太平軍佔領的地方還好,和清朝沒什麼瓜葛,華夏四省雖然宣佈新政,還成立了自己地內閣,事實上獨立,但卻沒有徹底脫離清廷,只是新政自治,經過報紙和廣播的薰陶,大家的民族國家意識特別強烈,很多讀書人第一時間聚集起來,聲討清廷。
對於這種事情葉楓早就駕輕就熟,首先以總督府的名義在報紙和廣播上表明總督府的態度,那就是對《璦琿條約》絕不認同,並反對朝廷這樣做;其次就是透過報紙和廣播進行引導,由強國學會出面,組織大家討論條約地危害,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條約,歸根到底一點,那就是如何強國。
葉楓希望透過這次機會,讓四省地老百姓特別是讀書人放棄對朝廷的幻想,轉而接受西學,真正來尋找強國地道路。
宣傳組織的效果非常明顯,強國學會的外圍研究會迅速擴大,很多青年人都選擇加入這個以強國為宗旨的會社,並開始逐漸發揮出巨大的能力。
而在江西、湖南、湖北、山東等地,情報處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秘密通道,各種報紙和小冊子出現在市面上,雖然不及華夏四省活躍,但是卻擋不住訊息在底下流傳,不打一仗,就割了幾個江西、幾個湖南、幾個湖北、幾個山東,實在是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