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部分

華夏各省並沒有受到前線戰火地影響。如果一定要說有,那也是正面的影響,各省的商業貿易更加發達,大船大船的貨物從南洋、從印度、從西洋運到港口,或者進入商號,或者進入工廠,又或者直接補充前線。大量進口的同時。也有大批地貨物出口。

傳統的生絲貿易更加興旺,全面推廣的選種法和飼育法讓蠶繭的產量大大增加。不過蠶繭已經很少出口,繅絲機械的推廣讓本地的繅絲廠擁有充足的繅絲能力,如今出口的大多數都是處理後地生絲,價格自然要比蠶繭更高。

本地絲綢成品地出口量也大大增加,以往華夏出口的絲綢多是純手工的繡花綢,如今電動絲織機、化工染料的使用,以及新的印染技術的推廣,華夏的絲織工廠也能生產出又好又便宜地絲綢,不過這樣地工廠畢竟不是一下子就能辦起來的,還是有很多生絲不能處理,直接出口到國外。

與絲織行業類似地還有棉紡業,機器大規模的使用,以前在家紡紗的農婦如今都進了紡紗廠、織布廠、被服廠,雖然有很多夫子悲嘆世風日下,但是在新學的狂轟濫炸下,人們也已經漸漸習慣。

機器的使用給很多傳統的農家帶來很大的影響,一家一戶式的手工作業極不經濟,不過產業部制定了應對的方案,加上如今華夏的發展迅猛,農村多餘的勞動力能很快得到消化。

在戰事的刺激下,外貿進出口越來越大,進口的多是煤炭、鐵礦石、硫磺等原材料,機器、電纜、煤油等工業品,以及糧食等華夏急需的產品;出口除了生絲、絲綢、棉紗以外,還有傳統的茶、瓷等,也不乏染料、肥皂、賽璐璐這樣的工業品,在進出口貿易的比較上,居然奇蹟般地保持著出超,這和農業經濟本身的保守性,譬如紡織品多數是自給自足等習慣有關,這就使得大量的國外消費品無法進入,進口比較多的還是糧食、原材料和工業生產需要的機器裝置。

而在出口上,中國傳統的絲、茶、瓷需求量很大,加上實現機械化以後生產效率在提高,還有染料、肥皂、賽璐璐這些附加值比較高的產品,才能維持進出口的平衡。

當然在具體的貿易上,華夏對英國、瑞典甚至普魯士都是入超,進口更多,不過法國人特別喜歡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華夏又佔領了瓷都景德鎮,對法國可以做到出超,加上對南洋、印度、日本、朝鮮等國的出口,才確保了外貿的平衡。

正是因為中英貿易的發展勢頭非常好,而且隨著戰爭的爆發,英國對華出口的量在不斷增長,所以英國人才會在對華關係的選擇上比較猶豫。

加上葉楓在歐洲有自己的代言人,不斷宣傳中英友好,以及英國人可以從貿易中獲得的利益,使得英國本土的輿論和民意都比較傾向於中國。特別是中國的海軍打敗了俄國,讓幾年前還和俄國人打仗的英國人很有好感。

與外貿的興盛相比,華夏內部的商業貿易也有條不紊地進行,依靠沿海和內河的航線,以及通車後的滬杭鐵路、湖杭鐵路等,各地的商品可以自由流動。

而且華夏與周邊的勢力都達成了和平協議,可以進行商品貿易,所以很多華夏才有的商品透過各種途徑進入江蘇、安徽、湖廣、四川等地。

商業的發達也刺激著工農業的生產,特別是近代工業在得到華夏基金的技術支援,發展非常迅速,除了絲織、紡織這些行業,機械製造與修理、礦山採掘與開發、水泥、玻璃、造船這些近代工業都從無到有,迅速壯大起來,並且形成了幾個規模化的工業基地,譬如臺灣的化工、福建的機械製造、浙江的電信、廣東的造船、上海的紡織。

在佔領了江北以後,葉楓已經讓農業司和農學院制定計劃並開赴江北,安排那裡的春耕工作,江北廣袤的平原也是重要的產糧區,沿海很多鹽鹼地雖然不能直接種植,卻也要開發出來,葉楓記得當初張謇就是在通州推廣棉花種植和興辦紡織的,黃海的灘塗還是重要的養殖基地。

另外就是海州的鹽場,根據當初和鹽商們達成的協議,華夏保護他們的財產,但是海鹽的生產必須納入政府管理,並非一定要收歸國有,但是徵收合適的鹽稅是必要的,另外就是讓鹽商進行重組,將鹽田連成一片,組建幾個大的鹽業公司,規範運作。政府有關部門將設立機構對鹽產品進行檢測,並制定質量標準。

透過一系列的新制度讓鹽商成為純粹的商人,過去享有的特權將被剝奪,比如鹽商掌握的團練必須解散,任何人任何組織不得擁有任何私人性質的武裝,至於特殊時期的安全保衛工作,則交給新組建的警察部隊來維持,個人身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