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當然,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增加傳輸的距離,也是需要不斷試驗和研究的,但是這個技術和電報的訊號傳輸並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傳播電話的電流不僅有通斷、方向,更重要的是振幅和頻率。

科學研究中通常會存在相互推動促進的作用,電話的研究就是如此,在研究電話傳輸問題時,研究人員有意識地將電流方向、振幅和頻率這些因素引入電報傳輸,終於發明了雙向多路電報,這與原先一根電報線只能單向傳輸一路電報相比,是極大提高了電報線路的效率。

因為投入,因為葉楓設計的方向,也因為集中研究的效率,諾貝爾研究中心近期在通訊技術上取得了令人震驚的發展,用歐美的報紙來說,當人類剛剛興奮地即將踏入電報時代的時候,諾貝爾公司又將更美好的電話通訊時代的藍圖展現在人們面前。

通常情況下,研究中心的專案都是保密的,只有在出現商業價值的時候,葉楓才會允許對外發布,比如現在的無線電通訊距離已經達到幾千米,但還是處在保密狀態。電話的有效通訊距離雖然也不過七八公里,因為通話的特性,已經具備商業價值,所以就釋出了。

葉楓將這個技術引入中國,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廣州城建立一個小型的有線廣播網路。

第六集 中國攻略

第242章 … 廣州電臺

有線廣播的研究開始於半年前,憑藉諾貝爾研究中心的技術力量,經過半年的時間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可以在七八千米的範圍內,架設二三十隻喇叭同時廣播,更大規模應用的技術難點在於廣播站的輸出執行緒和功率,以及線路訊號的衰減。

自從有了大西洋和太平洋電纜,葉楓可以很方便地與諾貝爾研究中心保持溝通,葉但他已很少參與具體技術研究,但是他提出的研究方向和應用設計,卻能對研究帶來極大的推動和商業利益。

廣州城雖然不小,方圓三十里也足以覆蓋整個城市,二十五隻廣播喇叭分佈在緊要地段,有著簡單擴音功能的喇叭雖然聲音有些變形,卻也能讓很多廣州市民聽到。

葉楓在福建大興土木,招了很多流民、農民參與工程建設,其中一部分組成了華夏新軍工程兵部隊,在這些工程兵的參與下,加上物資齊備,技術也不復雜,廣州城的小型廣播網路很快建成,當廣播裡傳出一支古琴曲瀟湘水雲的時候,很多廣州城的市民都詫異地抬頭尋找琴聲的來源。

然後他們就看到了這幾天街頭常見的喇叭,卻看不到人,而是安放在在臨街店鋪的屋頂上。

很多人循著聲音而來,看到這個奇怪的現象都停下了腳步,伸長了脖子看著那個喇叭狀的東西。“不會是妖怪吧?”有人戰戰兢兢地說道,周圍人忍不住跟著打了個寒顫。

好在前幾天宣傳隊在街頭已經使用過相似的工具,有人道:“這東西我看過。就是前幾天那些人拿在手上的,據說是擴音器,這個也是吧!”

“可是沒有人啊。這聲音是哪裡來地?我看就是妖怪,”有人道。

葉楓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有人將廣播看成是妖怪,甚至有人撿起磚塊,想要砸爛那個怪物,只是看到下面站崗的新軍士兵,還在猶豫。

這個時候廣播裡地音樂結束了,傳出人的聲音:“各位市民,這裡是廣州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廣播,各位現在聽到的聲音來自於設在總督府的電臺。透過電導線傳到城裡的喇叭,再發出聲音讓大家聽到。這件全新的事物就是廣播。”

為了讓市民能聽懂。這次廣播用的是粵語,聽到廣播裡的話,躁動的市民才安靜下來。卻還是狐疑地瞪著屋頂上的“怪物”。

由於是全新地事物,葉楓親自參與了這次廣播的組織安排,雖然沒有想到市民會將發聲地機器看成怪物,他還是預料到大家會感到新奇,也想趁機宣傳科技地理念。廣播開始的內容就是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什麼是廣播。卻也避免了首次廣播就遭到群眾地衝擊。

其實包括王韜等人對這個“廣播”也很好奇,葉楓身邊也很少真正懂得其中原理的人。所以廣播稿還是葉楓親自撰寫的,他告訴市民,所謂的廣播也就是一些機器,它很像溝渠,廣播站就好像是水車,可以將水提起,順著水渠一樣的導線,流淌到不同地田頭,而最終發出聲音地喇叭,就是最終接水的農田。

這個解釋很直白,市民們很容易理解聲音是從哪裡來地,也就減弱了廣播在心裡的神秘性,但是讓他們不解的是,銅線是怎麼傳輸聲音的?

喇叭能發出聲音倒是能理解,因為平常隔著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