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裡第一批過來的人有兩千多,從爪哇,泥,彭亨,吉蘭丹,丁加奴和柔佛過來的參軍的人第一批也有兩千多,加上配過來的六百多教官和原先龍牙門島上的駐軍,一下子,這個島上有了上萬人擠在了一起,整個島嶼顯常的熱鬧。
吳明義是吳誠的堂哥,軍服這部分生意一直他在負責,由於龍城練新兵,他早早就接到了定單,第一批一套軍裝已經送到了龍牙門,新兵來領作裝的時候,他也過來看了。他比原定的來早了一天,原本幾位番人教官只是讓他手下的裁縫過來,可能軍服要作些新的改動,沒想到,他這位大老闆也過來了。
吳明義在猜龍城是不是要擴軍了,這筆大單來的很突然,上個月,他剛交了兩萬套軍服過來,突然又接到了五套的定單,他就在猜是不是龍城要擴軍?今天,在龍牙門的軍用碼頭上,整個碼頭有股怪味,這味道他知道,這是古里人和馬來人的味道,不知是他們少洗澡,還是與飲食有關,身上總是有味道。今天這個味道更濃更臭了,一定是大量的番人在碼頭上結集過。
果然,他們一行人去軍部的時候,看到三三兩兩排著隊的番人,衣裳襤縷,不過表情都還不錯,除了疲憊以外,看上去很興奮,不象是戰俘。這些年,吳明義已經看慣了從各地運來做苦力的戰俘,也看到了不少到龍城和蘇門達刺找事做的番人。今天這些人全都是青年男子,又是在龍牙門,聯想到龍城可能擴軍,這下他才恍然大悟,龍城真的擴軍了,而且招的都是番人。
吳明義很奇怪,這事怎麼沒有聽他堂弟吳誠提,也沒聽吳朝幹提,這可是批大生意呀,早說,他也好早早準備嘛。聯想到軍服可能有變動,吳明義的眼睛更亮了。這一變動之後,那還了得,一下子至少是十萬套的量了。看來,他那個製衣的作坊,又要添些裁縫了,唉,這年月,裁縫也不好找呀。近兩年,在吳誠帶著吳家大做服裝生意之後,他們吳家已經把周圍數國的裁縫都蒐羅了過來,再要找人,怕是要到鄉村寨子裡去找了。是不是要託些人販子?
………【第七八節 龍城擴軍 二】………
與何九錫一樣,西洋唐人世家都認為這次擴軍是把自家勢力伸到軍隊裡的一個好機會,都動員了家族子弟來參軍。該章節由網友上傳,特此申明在世家子弟參軍之後,隨之而來的又是一幫平民子弟參軍的熱潮,他們有些是跟風的,而有些真的是看到了龍城軍人的威武,想投身到軍隊做番事業。
龍城徵兵擴軍一事,除了軍隊系統在全力的大搞之外,也得到了龍城宣慰司衙門的大力支援。不過,吏科報過來的東西讓丘彥誠大吃一驚,居然從大明朝過來的工匠裡,也有人要投軍去。這些工匠大多是從瀟湘學堂畢業後到龍城來賺錢的,怎麼會想去投軍,要知道,大明朝學員畢業到西洋來實習做工奉銀往往是在國內的十多倍。投軍去,那收入可就少多了。更有意思的是,在大明朝國內,一般人是不會想去當兵的。當兵是軍戶的事,不到走投無路,不會當兵。
工匠的事丘彥誠真的為難了,他可作不得主,這些大明朝過來的技師和工匠,還有夷洲蘇門達刺和舊港過來的人都是在吏科另外備案的,只是作個檔案管理,何去何從,龍城不能作主,還要問過上官才行。
大明朝過來的人管理權在商會,商會那邊負責這事的人去了夷洲,這下子這事掛在那了。丘彥誠想了下,把這事推到了楊剛那裡,楊剛想都沒想,大筆一揮,準了。
唐森原先只是暹羅大城裡一唐人商人地兒子。他老爸娶了八個老婆,除了正妻是唐人以外,另七個都是暹羅人。自從他老爸老婆娶多了之後,就再也沒過問生意上的事,全都交給這些起老婆去打理,這是暹羅人的傳統。正妻無所出。後面這七個暹羅女子倒是生了不少。唐森是最小一個老婆生的最小的一個兒子,生下時,他老爸已經五十多了,而這個老爸因為孩子太多,且都是雜種,根本沒那麼多愛心。他並沒因為是老小而得寵,反是最受欺侮的一個。家產就那麼多,又多一個小地來分。小時受欺反練就了他的好身手。他擅長的是暹羅的“土著拳術”,擅長用肘和膝。唐森這會還不大清楚自己練的到底是什麼功夫,其實這功夫大大的有名。這就是後世的泰拳。
唐森十七歲那年,華州開建,也便去了華州,然後又在那裡投了軍,到了龍城,也是龍城裡的第一批軍人,他當初還是巴刺手下地兵。當小兵時,他並不出眾,只是功夫好。熬了兩年後。龍城不斷的擴軍,他也混到了個連長。當上了連長之後,他的連隊駐守在龍城與柔佛地關口。越來越多的馬來人從柔佛跑到龍城找事,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