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王景弘算是他的老相識,當年靖難的時候就打過交道了,知道都是能文能武的,所以從沒因為是個宦官而小看了他們,讓張輔意外的事,這個王動偏居一隅,居然對交趾的形勢碼的清清楚楚,這不由的讓他收起了幾份輕狂。
關於安南定邦之策,張輔,沐晟和黃福三人意見統一,一是駐軍,二是教化。而王動則補充了一條,扶植當地番民做官,打擊原有世閥。王動特別還點了一個叫黎利的人,此人黃福不知,但張輔知道,地方上的一個酋長,在地方上很有勢力,年紀也只二十多,但上次平胡之時,他起兵想助,也將了一兩千人馬。王動再三提醒張輔,趁著現在交趾初定,有事沒事,到處走走,結交些當地的這些新貴,張輔聽了似懂非懂,他奇怪王動怎麼會知道黎利這個人。
除此以外,鄭和那幫人基本上在是休整,畢竟這是他們出國後的第一站,很多新人補充進來後,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消化吸引。第一次出使西洋,鄭和帶了27600出來,真正回去的才24300左右,路上死了三千多人,因海上風浪而死的有一千多人,與陳祖義海戰而失的有一千多人,還有上次在爪哇被西王誤殺的180人,餘下的全都是病死的。這次補充過來的人員大多是在長樂招的,雖然也都是般夫,但從沒這麼長距離跑過船,而且遠洋的船和海情遠不同於近海,所以還是有很多東西要他們去學去適應。
而王動手下那幫人,則忙個不停,龍山城說實話早就設計好了,那邊條約一成,這邊就開始勘察地形,就把設計圖轉變成了施工圖,這個時候,最忙的人是王動的廖管家,他沒有想到,在長沙府佈置完東家的新房後,南京城裝修東家的宅弟,到了占城這個番邦,他承擔了更大的使命,居然要負責建城了。沒辦法,王動讓他在太倉和長樂收羅的各行各業的工匠,他最清楚,所以這事交他辦最好。他真沒想到,自己這個掌櫃跟了王動後,成了個專案經理了。這也算是三湘商行在接的政府一個單子,此事一定,馬上八百里加緊文書,只長沙,讓那邊三湘商行的建築施工隊派大量人手過來。自己帶過來的工匠,則開始辦磚場石灰窯,把船上的水泥往岸上搬。
能混到國王這個位置上的人都不是笨蛋,闍五世也是,他不時的在判斷鄭和會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私下送禮時,鄭和居然不要,張輔和黃福也不喜財,倒是真正容易親近的能作為突破口的是王動這個人,闍五世不笨,鄭和邊上的正使副使他都打聽過了,全是一幫太監,太監有兩種,一種真是無慾無念的,反正也沒個後人,所以大公無,但還有一種是把人慾變態的轉移了,轉向財和權,但現在看來,鄭和及周邊這幫太監不是這種人。闍五世把突破口放在了王動身上,一次不行,兩次,三次,直接不行,間接的來。要抓住王動,那就先從他小舅子張浩身上開始吧。
於是,一個占城王爺的女兒被送給了張浩,要與張浩結親,張浩說實話是一千一百個不願意,但王動和鄭和都說這有關國是,他推辭,要有父母之命,而這時,鄭和正好馬上端出了舅舅的身份,舅舅為大可作大半主,這下他也就沒辦法了,不過死不鬆口的是,只能算妾不能算正妻。這弄的鄭和不知如何是好,畢竟,占城國雖小,但女方也是親王郡主呀,嫁過來為妾,不大合適吧。
摩訶達奔突然被國王派人過來傳話,女兒嫁於鄭和大人外甥張浩,把他弄的莫名其妙,家中三女,老大十六,嫁人了,老二十四,老三才十二。國王傳話是好聽,其實這已經是定下來的事了,關鍵是老二老三哪個上,派人一打聽,知道張浩雖然是鄭和大人的外甥,但是個白丁,啥也不是,居然聽說是個商人,摩訶達奔心裡有點不喜。回去與夫人一商量,想來想去,算了把老三嫁過去吧,原因是老二已經訂了親了,老三雖然才十二,但素來喜歡中國文化,被寺廟裡一漢人和尚收為記名弟子已經四年了,算是懂些漢人的風俗,嫁過去應該不會受什麼苦吧。
王動死活沒有想到,占城人十二歲的小丫頭也能嫁的出來,不過鄭和倒是很滿意。他派人摸了底,摩訶達奔這一系也算是國王的親信,他與摩訶賁該在文臣方面算是國王的左膀又臂,而那個小姑娘,他也知道是一廣東來的和尚的記名弟子,而這個和尚在這裡算是國師,這樣一個郡主想來應該是個不錯的人。於是壓了死命令,娶為正妻!並且回話,這事已經奏明瞭皇上,可能會皇上賜婚之類的,這下搞大了。結果兩邊一商量,估計永樂賜婚是必然,把婚事放到鄭和回航經過占城時辦。
達奔倒是很高興,如果真象鄭和大人說的這樣,天朝皇上都知道了這個事情,那麼張浩可能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