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樂皇上欽點的平安南指揮官,他統領著京畿、荊、湖、閩、浙、廣西的兵馬出兵廣西,而云南西平候沐晟,洪武皇帝時期沐英的兒子,領蜀兵、建昌、雲南、貴州兵出師雲南,兩路大軍,殺向安南。張輔從一個統帥的角度來講,能力過你其父,他進入安南境內後,先是動心理戰術,先將安南叛逆的胡氏父子罪狀寫成榜文,刻於木牌上,順流放下,結果原來不明就理的安南軍民得知篡逆真相和大明朝徵安南,人心離散。

胡氏父子心虛,隨即動人民戰爭,全民皆兵,集兵馬七百萬,當然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估計那會整個安南還不知有沒有這麼多男人,後來又稱兩百餘萬,這可能有點靠譜,不過應該是所有安南男人都扛槍才能統計出的數字。

張輔與沐晟在安南打仗的時候,時間在十月左右,這個時候在安南是全年氣暴熱的時候,而且是溼熱,易出汗,身上一直是粘的,熱帶雨林,這種氣候對張輔來講,絕對是個挑戰,他和他所轄的軍隊都不是出身兩廣,此前應該沒有在這種地理和氣候環境下作戰的經驗。嶺南的瘴氣就已經很有名了,更別說是更南更溼更悶的安南。野戰長途奔襲,士兵脫水會很嚴重,又不敢亂喝水,可能會染上病或者中毒。

北越地形複雜,山巒重疊而且森林密佈,河道縱橫,看過美國越戰片或是中國自衛反擊戰片子的片子都知道,仗不好打,越南人自古以來就是叢林游擊戰的高手,我們很有理由相信後來的歷史記載明朝入徵安南累計百萬死傷的數字真實性。在那個時代安南的雨季,對於披甲計程車兵是災難是夢魘,還有螞蟥,估計安南的螞蟥也就那時長的最肥。安南人因地制器的本事不亞於當年在井岡山的時候,只要有可能的地方,都挖了濠溝,且溝內竹刺密佈,更可惡的是,還都有毒,這些濠溝不算是客氣的,畢竟在明處,暗處的陷坑也是不少,而且那尺寸一定比獵頭大象的還大,所以明朝的軍隊在北越行軍作戰應該是非常艱苦的。當然只要過這個階段,進入平原地區,越南人從祖宗起到現在,都不是中國人的對手了。事實證明,安南多邦城,是他們最重要的一個戰略要點,攻打多邦的戰役也是整個安南戰役中的關鍵一戰,此戰不只是打敗了安南部隊,更重要的是打掉了胡氏軍隊的信心。

此戰特別經典,多種史料有記載。多邦城牆高大,城下有深深的壕溝,溝內全部是密密麻麻的竹刺,安南人老吃老做,到處可用,與此為最。我們可以想象當時張輔和沐晟面對這城隘的時候,也是有點不爽的,特別軍隊經過痛苦的叢林作戰後,好不容易有了攻城撥寨的機會,這種陣仗才是明軍真正喜歡和擅長的,結果,擺在面前的卻是一座讓人遠視(溝寬且深)和仰視(城高)關隘。所以說,關鍵時候,領導人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年輕的信安候在陣前高呼到“安南所依仗的無非就是這個顯要關隘,此城一破,我大明天軍便能勢如破竹!大丈夫報國立功,就在今日!先登上城頭的,重賞!”這話說的有水平,一是指明瞭關鍵性,這是戰略高度,二是有了誘惑,報國大義重賞更現實,都有。於是將士士氣高漲,大水沖廁所,奮勇(糞湧)向前,踴躍聽命。到了夜間四鼓,黃中率領精銳騎兵數千,悄悄奔襲到關隘前,越過壕溝,加上雲梯,悄悄的進城,出聲的不要,突然攻上了城頭!指揮蔡福登城之後振臂一呼,先鋒部隊如神兵天降,按著事先的約定,密佈在城下的部隊聽到呼聲後,把事先準備的火炬火把全部點亮,鼓聲大作,安南兵器這時心理恐慌到了極點,鼓聲,喊殺聲已經亂了,往前看往下看,更是火光亮如白晝。不過安南人這會還是有所依仗的,他們退了,不過沒降,他們還有“必殺”的武器,大象,這算是東南亞的特種部隊!一直被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還非常興奮的用機槍掃射過這種大象部隊。

不過安南人好象不大懂明朝軍世史,特別是開國洪武皇帝時期的多種兵種協同作戰的歷史。平西候沐晟,史載此人“凝重,寡言笑,喜讀書”,他老爸已經在和廣西雲南少數民族多年作戰的過程中,不止一次屠過大象特種兵,所以我估計,史書上所寫張輔克大象部隊,很有可能是沐候爺的主意張輔實施。明朝軍隊這役對付大象特種兵,動用了動物部隊,火器,步卒,騎兵聯合作戰,動物部隊是馭馬,不過這會被蒙上了眼,披上了紙甲,紙甲是小,關鍵是上面繪有獅子的圖案,估計進攻之前還配有作法之類的裝神弄鬼的法事,於是獅子上身,馭馬變為猛獅,當然了,馭馬就是馬,且是溫順的馬,這會成了猛獅主要還是因為尾巴上綁了爆竹。猛師是頭陣,衝大象陣型,如果還有大象能突到軍前,沒關係,上火器,沐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