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部分

不能說是變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促進了精神文明的極大豐富。

今日莫大人可是介紹了很多,鄭和下西洋的船主要是在南京,蘇州和長樂三個地方造,但其實大明朝全國各地有大中型造船廠都在造下西洋的船。鄭大人下西洋是下個特混艦隊,從最大的寶船,到最小的六櫓戰船,共兩百多。這不是兩個三個造船廠在兩三年內能造出來的。

晚上王動不得審視他的展步伐,傳書三湘商會能過來的幾位主事之人,儘快到京城來。要收羅更多的人手來做籌備工作。

油菜也收了,新的菜籽油也出來了,已經在瀟湘記全面試用,基本反映還不錯,在這點上,三湘商行控制住了榨油機,這算是高階機密,一般人不得靠近,整個榨油的工藝也是絕密,每個崗位的寧可空置也不讓他多做事。而且這個榨油機是透過石匠鐵匠聯合打製的螺旋式壓榨機,芯是鐵鑄,榨洞是石鑿的,動力是水力、風力和畜力相結合。相比傳統的石墨碾篩、釜甑受蒸、木榨取油的方法,三湘商行的成本和出油率顯然要高的多。這個油坊王動投的是機器,佔了兩成的股。

玻璃作坊已經投入研已經很長時間了,這事一直是瓷窯在做,明朝的琉璃工藝還行,對於高老闆來說制琉璃是他祖傳的手藝,從不輕易玩的,只傳給兒子,不教給徒弟的,明朝中後期,琉璃被稱為紙玉,只有官窯有制,四品以上的大官才可佩飾。但也只是大明初,後來到明朝中後,整個琉璃工業被歐洲過來的玻璃打敗。

王動有的只是物理原理和化學公式,很多化學符號,他無法與當時的礦物和實物對上號,半透明的琉璃很輕易的製出了大堆,但透明的玻璃還沒看到。王動知道是這裡面某種元素的雜質在裡面,但以他的知識,他真的不知道是什麼問題。查了家裡有限的資料,他只能告訴對方,要用較純的鉛粉,他們選用的胡粉裡有什麼雜質,王動不得而知。找到對問題的原因就解決了問題的一半,終於在王動不斷的砸錢,工人不停的試驗下,透過所謂的提純胡粉搞定了這個問題,大家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只知道胡粉被他們加這個加那個,燒來燒去,最後反正透明的玻璃出來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冷卻後這個玻璃球球滿是裂痕,一下就碎了,不過這個問題,王動有限的資料里居然找到了問題關鍵,加入氧化鈣就能搞字,但這會,就這一點點的化學知識,還是折騰了王動好一陣子,畢竟化學也就是中學的事,算算也有十年了,王動在他的泥灰場找到了答案,石灰主要是碳酸氫鈣,燒石灰,石灰石,通通搞定,終於有點雜質和氣泡但還算是透明的玻璃弄了出來。

搞定雜質,不用王動去想,高老闆手下那幫人很快就搞定了,原來那主要是加熱時木炭灰。氣泡的問題,是王動自己搞定的,來緣與他後世的一個小經驗,每次和粉做餅的時候,開始添水時要不停的攪拌,就不會在小團塊的生粉在裡面,於是不斷的攪拌搞定了裡面的氣泡問題,瓷窯燒出了透明的玻璃。

搞出了玻璃之後,三湘商行的琉璃坊開始掛牌了,王動和高老闆各佔兩成,餘下是商會的股份,這會王動已經到了京城,不過,他留下了下圖紙,玻璃主要加工成凸透鏡和凹透鏡。王動要用他們來制放大鏡,正常人過四十五歲總會有老花的問題,那麼,送個放大鏡給皇上,那是最好的禮物,再接下來,就是制望遠鏡,他能想到的也就只有這些。

水泥,不用多說,長沙的泥灰場已經定型了。龍山的水泥場也開始生產的,經過不停的除錯,水泥的質量基本已經穩定住了,接下來就是解決市場的問題了。

王動有一道坎邁不過去,就是為商人正名,為商業正名,只要跨過了這道坎,那就會一路康莊大道,不然,他時時都要低調,不能露富,千萬別招惹到哪個有錢的官宦。就在王動為這事傷腦筋的時候,終於有人找上門來了……

燕王靖難成功,京城迎降的官員不過百人,除了大批自殺被殺死於戰火的,掛印逃官“達四百六十三人”,不過永樂帝也有他的高招,大膽起用人材,明朝是科舉與舉薦並重,但永樂還是覺得步子不夠大,楊士榮,陳濟都沒有經過科考,還是平頭百姓,直接被任命為《永樂大典》總裁官。

永樂帝關於用人,有很多語錄:

“致治須資賢才,賢才須養之而成,故育才須從建學立師為急務”

“任人當擇賢才,擇賢才當取之至公而用之至當”

“用人果賢,聽之勿疑,官皆稱職,庶事鹹康”

“君主要使士為己用,必須待之以禮,否則將不會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