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自己招人買人來做,小弟的意思,最好是包給某個春樓去辦,她們懂那行的規矩,也知道怎麼去管理那。”
“舅爺,我想,靜之的想法可行,只是這些個姑娘們也是要一起培訓一下才可,不懂的規矩那丟的可是大明朝的臉。”張科是看到了培訓的好處,馬上補充了。
“培訓?”鄭和也是有點不解。
“可以請掌外事的官員過來講講外國的一些事情,誌異之類的,到時,這些姑娘別看到西人了些事端。”王動補充了一下。
“噢!”鄭和這才想明白,“可行。這樣,靜之,此事就交給你了。公曉,你以為如何”
公曉是費信的表字,費信目前還來還是鄭和的主要幕僚。
“由靜之出面策劃那是最好。”費信看了王動一眼,“只是時間要快,二下西洋的時間若是明年,那還可以好好準備和思量,但若是今年,那越早越好,如此一來,不知靜之能湊多少個粉頭上來,又能怎麼讓他們最快能夠行船。”
“此事我會安排。”王動馬上就想到了還在京城的趙大娘。
“靜之,你通曉西域之事,師承淵源,師門有多少子弟?”鄭和問。
“舅父,我都不知算是哪個門派,更提不上有多少同仁,不過我聽說,陝西世家多學識淵博之士,回回朝聖功成身返者也是有,舅父可派人前去查探,必能訪得精幹之士。”王動回。
“呵呵,若不是靜之提,我倒是忘了。”鄭和恍然大悟,撫掌稱妙。
“另外,我朝雖然禁海商,但兩廣、福建、雲南行船海上的人也是不少,若要細細探訪,能幹之士也是能找的到。”
“治平,我聽說前些日子,京城有個庖廚比賽,瀟湘記得了第一,此次回國有眾多異邦國賓同行,船上的廚子不能盡顯我朝廚藝,倒是有幾分可惜。”鄭和看著張科,“下次西洋之行,可否跟瀟湘記借兩個廚師?”
“舅父能看上,還能帶著出使,且又是為王候們做菜,外甥只要出個告示,怕是報名的會踩斷了門檻。”張科笑道。
“大哥,船上的廚子可不比地上,行船久了,吃什麼東西可是很有講究的。”王動提了一句,“不只是好吃,還要吃好才是。”
“說來聽聽。”鄭和倒是比張科還有興趣。
“呵呵,哪敢在舅父面前擺弄。”王動回。
“但說無妨。”鄭和鼓勵。
“一是淡水,二是蔬菜,三是良種。”王動開始吹上了,這些他早有準備的,“淡水不用多說了,舅父的水船是個創舉,既然有水船載淡水,那水生蔬菜可以考慮隨船種植。淡水除了陸地上補充以外,還有就是雨水,雨水不行還可以有蒸汽水。”
“蒸汽水?”這個東東另三人就不懂了,王動本來還想說蒸餾水的,但最越解釋越多。
“煮水為鹽,有水汽出來,此水汽遇冷可轉結為水,雖然還是有些怪味,不過已經是可以喝的了。”
“蔬菜行船非常重要,多日不食蔬菜,除了排洩不暢外,還會得病,因此易培植的菜蔬能攜帶為最佳,比如豆,可煮炒,或豆芽,比如蘑菇,陰溼遇水生長極快。另外能長時間不變壞變質的蔬菜也要備足,比如蠶豆,花生。還有就是菜乾,菜乾不同於幹醃菜,鹽醃,糖漬的果脯菜瓜固然重要,但火焙制菜乾,更有營養。”
“至於良種,那就不用多說了,昔年張騫通西域時,帶回了多種瓜果菜餚,如今下這西洋,更是要把各地的良種引入我朝。”
王動侃侃而談,全然沒有注意到另三人的表情,鄭和是連連點頭,費信則是聽的呆了,張科則是撓頭。
鄭和真的沒想到,王動隨口一說,便道出了此前他非常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雖然想了很多辦法,但經年的行船,吃還真是大傷腦筋,沒想到王動雖然列出了這麼多東西,這麼多主意。
費信那叫一個驚異,關於吃,從來沒有人總結過,上了船吃不上好東西,已經是個個都知道的公理了,居然到了王動這裡,還有這麼多解決辦法。且費信還知道,王動此前沒怎麼坐過船。
張科這才知道,舅父原來給自己出的是個難題呀,派個名廚師太容易了,關鍵是要有食材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原來這船上沒什麼東西能吃呀,想想也是,整年累月在海上呀。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四一節 鄭和歸來 五】………
永樂五年(1407)九月二十五日,這天非常熱鬧,京城裡所有的活動可以說是在今天達到了,這天主要的大事情人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