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曲端回膠州,張世福和張世強留在方家集,只有一個孫良棟頂上張世強以前的角色,帶著一小旗的老兵,護衛著張守仁返回堡中。
十餘人行進在官道上,雖然崎嶇難行,倒也是歡聲笑語不絕。
不少人都出來很多天不曾回家,自然也是歸心似箭。
這種情緒也是感染了張守仁,一時間,他的情緒也是大好。
“可惜咱們戰馬太少了,要不然,俺這個小旗官也得混一匹馬騎騎,是不是,大人?”
和夥伴們打趣膩味了,孫良棟一竄到前頭,對著騎馬的張守仁擠眉弄眼的笑道:“大人,將來賞俺一匹馬不?”
“賞你一頭驢,大夥兒騎馬你騎驢,成不?”
“呃,下官告退!”
“快些滾!”
對答之後,孫良棟心滿意足地接受了士後們的鬨笑,自己燥不搭眼的跟在張守仁那匹七歲口的棗紅馬後頭,沒過一會兒,就又是昂首闊步的模樣出來。
這些部下嘻嘻哈哈的沒個正形,不過有關於戰馬的事情卻是觸動了張守仁的心思。
生鐵這種物資將來是一定要掌握資源,大量的兵器和鎧甲,加上火銃,火炮,一想起來就是天文字數的用鐵量,自己手中沒有資源,光憑購買,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大了。
這還是將來之事,眼前倒是急需一匹上好的戰馬,騎兵將來也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多多益善。
但大明雖不是如宋人那樣缺馬,因為擁有河套地區和幾百年來對蒙古人的優勢,所以戰馬並不缺乏,但戰馬和拉車套犁的挽馬不同,好的戰馬,高價幾千兩銀子的都有,最普通的也得六七十兩銀子,一般來說,三歲到五歲口,個頭在一米五六左右的蒙古馬,最少也得一百二十兩銀。
組建一支一二百人的騎兵隊伍,最少得一人雙馬的預算,不然沒有機動能力和負載能力,騎兵機動不起來,也是無用。
這麼一算,銀子就是如海水般潮來潮去,衝的張守仁昏頭漲腦。
一年十幾萬兩的收入,看似驚人,但去掉維持關係網的銀子,養兵養人的開銷,購買各種物資的開銷,張守仁心中明白,自己看似有錢,其實要做大事業來說,這點銀子,還真的不夠看的呢。
以朝廷養兵來說,遼鎮官兵現在的待遇和張守仁的親兵差不多,不過遼鎮有十幾萬步騎大軍,一年養兵的費用在五百萬左右。這一筆銀子直接帶起了山海關一帶的物價,糧價騰高,主要原因就是朝廷往關門寧遠一帶撒了太多的白銀。
面對滿清的威脅和天下大亂即將到來的前景,花再多的錢養兵也是值得的。以張守仁的打算,將來還要把自己部下的待遇提高!
前提是,要大量的物資,要搞到大量的銀錢!
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1)
第六十八章新堡新丁
“大人回來啦,大人回來啦!”
距離張家堡還有半里地,一群半樁大的孩子就發現了張守仁一行人的行蹤,小孩子們蹦蹦跳跳,大聲吆喝叫喊,聲音清脆悅耳,十分的動聽。
現在的張家堡一帶已經儼然是一個大工地,如果有在外頭遊歷一年才回來的,絕對會想不到,眼前的這個地方,居然就是那個一百年兩百年都不曾變過樣子的衛所軍堡。
隔的老遠,就能看到過千人如螞蟻一般在堡牆四周忙碌著。
有人搬來已經開鑿了很久的大塊條石,成堆的碼放在原本的堡牆四周。這堡牆還是在二百多年前修築的,大段的地方坍塌,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看著實在不成模樣。
剛過年的時候張守仁就安排人開鑿山石,制窯燒磚,預備重修堡牆。
當然,還要修附屬的堡寨城防設施,垛牆,箭孔、火銃口等等,一應俱全。
除了堡牆這裡,沿海的那幾個墩堡也運去了磚石,預備重修。還有幾個在高崗上頭的峰火臺,也是在重修的計劃之中。
雖然殺光了韓六一夥,但現在的海上已經不屬大明所有,誰知道有沒有未知的危險□□?就算不為了評功買好,重修防禦系統,有一個安全的大後方,這也是張守仁早就決定的大事。
廢舊的堡牆下頭,有人在剷平灌木從,搬開年久的廢磚亂石。
有人在打掃垃圾,堡中的生活垃圾早就有專門的地方填埋,這年頭沒有什麼工業產出,真正廢棄不用的東西很少,幾百年積累的那些髒東西早就被張守仁下令搬走了,現在又把堡寨外牆打掃清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