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部分

。馬隊之中,既然不乏英雄豪傑,倒不一定如自己所想的那樣,就跟在大隊人馬後頭撿洋撈,有的時候,計劃也可以用來變化。

朱王禮和李耀武分別八中,其中一個是什長,一個是上等兵,李耀武提了一級,成為軍士,表彰他多次八中靶標,朱王禮則是賞銀五十兩,對兩人來說,都是不輕的獎賞。

“希望你們下次能九中,在戰場上,殺敵立功,我浮山營中,豪傑好漢,必定能受到相應的獎賞……我對兩位,有厚望焉!”

在替李耀武系要硃紅色的木製腰牌和佩帶上軍士標識之後,張守仁對著兩個優秀的部下如是說道。

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1)

第二百六十一章出外

回到節堂之後,和鍾顯等人商量了幾件緊急的公務,做出了決斷,吩咐下面的人執行,等王雲峰進來的時候,張守仁對著他道:“清軍沿良鄉一帶分三路南下,你可知道?”

“是,具體的行軍路線,軍情司那邊已經有情報過來了。”

“韃子覬覦的肯定是保定這樣的大府。不過,我想他們應當打不下來。”

“是的,據軍情司的情報,還有大明邸報上的訊息,保定城高池深,駐有重兵,保定總督的督營和巡撫標營皆在保定,所以我想,大約保定不要緊。”

“那麼,保定周圍的城池呢?”

“這就十分難保了。畢竟州縣城池,最多幾里周長,城牆單薄,可以架梯直上。關鍵是,州縣城池沒有重兵把守,就算有也沒有必守之心,所以十分難保。”

張守仁點了點頭,神色鄭重的道:“你的判斷和我相同,所以,有一件要緊的公務,就要你立刻安排人手去做。”

“是,請大人吩咐。”

在靜寂的大院之中,人員卻是來往不停,很多大營的辦事機構要麼在營地裡另闢地方,要麼就乾脆和張守仁的節堂立在一塊,相隔不遠,遇到什麼事情,可以很迅速的請示機宜,得到指示後,可以立刻辦事,不至於拖沓誤事。

現在王雲峰得到了吩咐,他知道張守仁對眼前這件事十分看重,關係極大,不比尋常事情,所以他也是邁著急匆匆的腳步,大步向自己的特務處的方向趕過去。

在途中,不少人遇著了他,都是主動躬身向他行禮,他是內衛隊官兼特務處主辦,哪一個職位都十分的要緊,顯貴,加上資歷也很老了,也是最早加入張守仁親丁隊的老人之一,所以在路途上,只要不是張世福那樣的老隊官,只有別人向他行禮,沒有王雲峰向別人行禮的可能。

只是在距離特務處很近的一處地方,王雲峰停下腳步,叉手到額前,用十分恭謹的態度對著一個神色匆忙騎馬趕過來的官員行禮,恭聲道:“見過陳大人。”

“是雲峰啊。”

騎在馬上的是陳子龍。

儘管是一個標準的文官,而且是一個江南大世族世家出身的江南文士,但陳子龍在浮山這裡融入很快。

他的惠州司理的官員已經活動調職,現在是任膠州通判,按說膠州這樣的小州是不必任命通判的,只有州官和同知就行了,但法理之外不免人情,何況多一個俸祿不高的官員出來?又不必花自己的錢,就算是朝廷也不會真的在意那一年百把兩銀子的俸祿。

陳子龍做這個官,原本也是虛應故事,根本很少到膠州城去,每天騎著匹張守仁送的棗紅馬,在浮山各處來回的奔走。

開墾的屯田,興修的水利,池塘,放的魚,雞舍等,還有放養的□□,鵝,羊群和牛群,都是他要操心的。

短短時日,浮山上下從好奇,驚訝,到已經能夠接受這個正經的文官在浮山一頭紮下根來了。這位陳大老爺,不講官威,不撈銀子,不要好處,也沒有服侍的女人或是在浮山拈花惹草,連吟詩作對這種讀書人最愛的喜好都不講究了,每天無非就是在田間地頭忙活,到處去看地,看水利,看牧畜。

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2)

開始時大家還不信他,一個三十來歲的讀書人懂什麼莊稼和養牧畜的事?怕是從記事就在讀書,哪有功夫理會這些東西?

但時間不久,陳子龍就以自己的真才實學,把整個膠東一帶的農人百姓,連同種地的軍戶在內,統統折服。

在農事上,在牧畜養殖上,很多大小的事情上,陳子龍懂得“經濟之道”的長處都是漸漸體現出來了。

所有的事,他都是十分清楚,內行,並且比種了幾十年地的老農還要內行的多。凡事地裡的事情,只要經他點撥幾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