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3部分

程時沒有如前往京師時那樣承受折磨,行軍行程很快,而且沒有受什麼辛苦。

進入德州境內和濟南府境內,情況並沒有好轉,濟南城中剛剛經歷了商團之亂,上下都忙著捂蓋子,商會忙著恢復貿易,哪怕對張守仁這樣的恩主都沒功夫好好招待,官府更沒空理會,於是仍然是快馬加鞭,根本沒進濟南,直接就繞城走了。

這也是明智之舉,濟南城的事雖然瞞上不瞞下,但此時防閒一些比較妥當,當然,倪寵等人私下出城,彼此見面,修好並簽定盟約,這種事情,自是不足為外人道。

事事順心,但走的並不算快,所以到十二年十二日這天才進入膠州地界。

從青州時起,浮山的驛站系統就發揮了作用,幫助前行的少量工兵做一些準備工作,青州的官場滲透不是很好,但民間已經很有浮山的影響力,每十里的公文快傳和三十里一設的郵傳驛站也是建立起來,傳遞訊息十分方便快捷,當然,這些也是花費巨資,對張守仁來說,也是十分沉重的負擔。

好處是百姓十分擁戴,和幾個月前途經青州時已經更加不同,看著四周經過行人的笑臉,孩子們跟著打鬧的情形下行軍,和百姓躲避畏懼,那種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到了膠州就不僅是孩子,不少農人都是跟著過來,笑呵呵的與浮山營將士打著招呼。

時間太久了,很多將士聽著熟悉的鄉音,都是覺著鼻子發酸。

哪怕是外頭來投軍的,在浮山訓練生活大半年之後,也是把這裡當成真正的家園一般了。

進了膠州地界後,張世強的臉色也是無比輕鬆,整個人都是放鬆下來。

他這個中軍,這陣子跑前跑後,承擔的擔子也不比誰輕,很多軍中對外交往的細務都是他經手,甚至在京師時,和林文遠一起做了很多隱秘的事,也是不足為外人道。

現在終於回到膠州,眼看就要到家,他的臉上是十分輕鬆的笑容,手搭涼棚望前看了看後,笑著對張守仁道:“大人,前頭十里亭,也是我們膠州往外頭的第一個鋪傳所在了,前頭已經人潮湧動了,怕是躲不過這一關。”

張守仁笑道:“這也是必然之事,不過古人也說的好,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其實他們來迎我也是該當的。若非我,膠州安有今日,浮山又安有今日?”

返程途中,文書奏報來往不絕,張守仁也是漸漸習慣瞭如今的地位和負擔更深重責任的感覺,此時說這樣的話出來,也是毫無矯飾,十分沉穩與自信。

在看到浮山營的營旗後,整個前來歡迎的人群都是沸騰了。

歡聲笑語突然響亮了起來,沒有歡呼,也沒有太情緒外放的表現,中國人畢竟是中國人,雖然大家蘊藏了濃烈的情感,甚至是想大笑,想叫,想跳,但很多人臉上也就是浮現了稍微有點矜持的笑意出來。

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還鄉(2)

怎麼著,不管外邊的人怎麼說,膠州和浮山,到底才是張大人和浮山營的老家,再怎麼升了官,當了徵虜將軍,太子少保,大人仍然是大家的鄉鄰和故交甚至是好友!

在訊息傳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眼珠子挖出來!

張家堡的這個小小百戶,怎麼就突然有了這麼大的成就?

要說張守仁當百戶的時候,到浮山千戶所時,到膠州府城時,見過的人也是不少,待人接物,也真的沒有太多出奇的地方。

無非也就是個子高大些,肩膀寬厚些,看著有勁,但說話辦事,不說是迷迷糊糊的廢人,但也不是什麼精明強幹的人,很尋常的一個小夥子的模樣。

誰他孃的就能知道這個尋常小子,到如今有如許地位?

人群之中,還真的不乏和張家相熟的人,五六十歲的老頭子,吹的是唾沫橫飛,把張守仁小時候的事說的活靈活現,反正在場的人中,不少都是叫張守仁在脖子上尿過一褲子。

好在張徵虜大人父母早早亡故,而且也確實沒有什麼近親,最近的族人也是三代以上出了五服了,對張守仁來說,還真是運氣。

族親,鄉鄰,夠身份夠資格的衛所老軍官們和膠州一帶計程車紳和商行的掌櫃們。人群之中,身份足夠的才會站到最前頭顯眼的位置來,不自覺的就算想朝前擠,浮山的內衛也是會客客氣氣的將人勸回去。

這麼高興的日子,橫叫內衛拖走,那就是真的給自己找不自在了。

除了相關的這一群外,這還只是瞧熱鬧的,更多的人群,則是與浮山息息相關的人們。

李老掌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