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危最關鍵的幾天,未知確否?”

張秉文雖是布政使,不是山東最高長官,就算是巡撫,還要加提督軍務才算是軍政一把抓,明朝幾十個巡撫不是個個都加提督軍務來著,但現在巡撫和巡按等官員都不在,他這個布政使就是最高長官,城中一些優秀的文職官員和懂軍務的幕僚都被張秉文羅致在身邊,所以判斷基本上是符合實情的。

清軍攻或不攻,或是用什麼別的辦法,未來濟南安危,就是三四天內就能定局。

如果清軍不是趁著一股勁來強攻的話,恐怕就不會再攻城了。

“的確,大人說的極是,未來安危就在數日之內定局。”

“那本官天天都要按臨城頭,此時此刻,豈能畏懼辛苦。”

這個張秉文在這方面倒是合格,如果一城最高長官連到城頭都不願意,這個城想守住也是有點困難。

“好,如此末將也就不勸大人了。”

“只是辛苦貴營將士了。”張秉文看著城下情形,由衷感慨。

此時城下已經綿延搭起了幾百個窩鋪,面臨清兵所來方向的東門最多,大半的浮山營兵都駐紮於此,一二百個窩鋪綿延數里之遠,工兵和輔兵們正在修葺重建,伙頭兵們已經開挖好營灶,預備燒火做飯了。

城中亂象已經基本上平定,張守仁決定撤回大半步隊,留小半步隊和馬隊在城中來回巡邏,繼續震懾群小,同時抓捕漏網之魚。

第三百三十四章 日出(2)

萊州兵在城中的惡行張守仁這一下午已經聽了個滿耳朵,城中各隊下手越來越狠,也是他不停派人調整力度的結果。

平生就是最恨這些糟踐百姓的人,不論兵民,總要殺個痛快才能滿足。

浮山兵的自律,戰力,雷厲風行的行動成果,已經足以使眼前的濟南官員,全部是心服口服。

不僅是官員如此,德王派在城頭的那幾個王府中官,此時也是用畏懼的眼神看向張守仁。一個小小遊擊,麾下卻有這麼多精強兵馬,而且行事有擔當,一聲殺,已經殺的城中人頭滾滾,這樣的人,便是親王府邸的太監,也是得敬畏幾分。

“大人客氣了。”

“事後總歸由本官向朝廷一總請功吧。”

多說無益,張秉文還要去王府,晚了王府也要關閉府門,未免不便,所以又客氣幾句,便是率先離去。

在他之後,兩個參政,一個按察副使,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知縣、丞,大票文官也是過來,紛紛致意告辭。

浮山兵剛進來時,這些文官欣喜之餘,也是不免有別的想法,到了此時,大家都知道眼前這支兵馬不是自己能打主意的,唯有彼此尊敬,還有幾分合作的可能。

更有一些人,已經開始互相打聽張守仁的底細,很多人知道登萊巡撫劉景曜算是張守仁的後臺靠山,但也有一些人隱約知道不僅如此,在這一下午,很多人就是在一直不停的交換著情報,打聽著張守仁的底細,微調著自己的態度。

不過不管如何,在這大明末世之時,所有人都知道,有幾千這樣強兵的將領就不要談什麼官職了……升到總兵一級也是遲早的事。

鎮守山海關的吳襄是遼西將門世家,和祖大壽家加起來最少能控制十萬遼軍,崇禎召對吳襄時,先是吳襄坦承吃空餉,十萬軍餉養三萬兵,然後就是說三萬兵裡,只有三千親兵能戰,餘者皆不能戰。

雖然吳襄有畏懼怯戰的託詞,但也是明朝將領養兵的實情。宋時將不能專兵,岳飛等中興名將在亂世時都是要被遙制,金牌一下,立刻得撤兵。明初就是確立了父子相襲的軍戶衛所制度,算是一種倒退,到中期後衛所崩壞,乾脆就由將領養育自己的親兵,平時好酒好肉吃著,戰時替主將拼命,普通營兵,就是當乞丐來養。

這些親丁都是悍勇之輩,吃的好待遇好,甚至就是將領家奴,朝廷排程將領時,其親兵也是考慮在內的。

親兵多,勢力就強,戰力也強,朝廷也高看一眼。

這就是正經的封建部曲兵制,算是一種嚴重的倒退,但對張守仁來說,也是十分好的一個制度。

眼前這幾千浮山兵,就是眾人高看他一眼的原因所在,也是將來朝廷重視他的本錢所在。

“大人,死傷已經點檢完畢,重傷或輕傷的弟兄,也是全部在臨時的野戰醫院安頓好了。”

等文官們走光,張世強才走了過來,對著張守仁彙報道:“今日之戰,火銃手戰死三十八人,重傷一百一十五人,輕傷二百七十六人。馬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