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久失修,張守仁最少在名義上與登萊二鎮以外的事物毫無關係,公然動員人力修路,暫時還是辦不到的事。
“看樣子大人一直唸叨的錦州大戰咱們是趕不上咧……崇禎十五年以前,俺們鎮遠營所有的槍兵隊一定要全部換裝鐵甲,鐵戟手全部三層鐵甲,少一領都不中。”
“你們鎮遠營一領鐵甲不能少,俺的定遠營又能差了?”
“俺們鎮遠強啊!”
“呸,曲大的浮山營還沒說話,輪著你小子!”
“崇禎十四年中,俺們槍騎營才能滿員到五千五百人,計劃裝配是每人一杆騎槍,一把馬刀,每人兩到三柄短馬銃。若是現在不往俺們這邊儲備物資和人手,怕是到時候也趕不上俺們滿編人員和訓練的進度啊。”
“短馬銃才值幾個錢?才費多少事,李營官又何必這麼著急上火,誇大其詞?俺們突騎要是能在十五年前,全部一騎三馬,兩匹戰馬一匹駝馬,三千套騎甲齊全,馬甲齊全,還有隻能用一次的突騎槍,每人一柄長戟或馬槊,算算吧,這是得多少銀子!而且還不止是銀子的事,練騎槍,練協同,練陣法,突騎比槍騎難的多,不先盡著俺們,上陣時抓瞎就成了大笑話了!”
前頭步兵隊爭鐵甲和兵器,騎兵那邊的人只是笑著看熱鬧,一直到李勇新忍不住加入戰團之後,突騎營的朱王禮不在,不過他的副手韓朝也不是省油的燈,當即就反駁起來,話說的鏗鏘有力,絲毫不以李勇新的地位而放鬆一星半點。
李勇新唯有苦笑起來,他和韓朝都是騎兵營出身,分家前大家都是哨官,大哥二哥彼此攪了一年多的馬勺,現在叫他拿架子駁斥,也是不大好意思了。
“老李,你們槍騎營也太貪了啊,”孫良棟火銃教官出身,對火銃十分了然,此時也忍不住道:“一人三杆火銃,你們放的過來麼!”
李勇新歪了歪頭,答道:“問大人去。”
“大人,俺這可不服啊,俺的營裡可不興說給火銃手配三杆火銃的吧?若是這麼配法,每人上戰場都帶三杆銃,再多配幾個人手裝填,那打起來,真的是連綿不決了啊。”
孫良棟說著說著,自己彷彿開啟思路似的,一時間竟是眉飛色舞起來。
諸將說笑時,張守仁和幾個不直接帶兵,沒有軍需要求的將領就是在一邊看熱鬧,雲端裡頭看下界廝殺的感覺,此時看戰火燒到自己腳下,張守仁忙道:“你這廝懂得什麼,本將自有曲處。”
見孫良棟仍然是桀驁不馴的模樣,張守仁嘆口氣,只得詳加解釋道:“馬上廝殺,以東虜而論,是以骨朵、飛斧、投槍、闊劍、飛刀等物來先行投擲,這些兵器,重而厚實,足可破甲,一般奴騎是在三十步左右投出,便是有重甲者,也很難擋之。騎戰之法,先聲奪人十分要緊,奴騎都是身經百戰,你們不要指望他們會投失手。”
“大人這話說的末將十分信服,末將是和奴騎交過手的,當然深知其厲害之處。然則,這和馬銃也配三支有什麼關係?咱們的馬銃雖然短小,五十步內足夠破兩層甲了……”
“你糊塗啊!”張守仁痛心疾首的道:“敵人投槍闊劍飛刀骨朵什麼的可不止一樣,咱們這火銃能不能在馬上裝填?”
“這個,難度似乎是大了一些……”
“一人雙銃或三銃,馬上擊完便換一支繼續放銃,五十步到交戰,最少發出三銃,火銃威力比起那些飛刀什麼的又要大上許多,而訓練過後,準頭也有把握,這樣彼此投擲,我們的槍騎營也足夠壓制奴騎白甲了。”
在張守仁解釋的時候,廳內的武將部屬們也是頻頻點頭,果然也是為張守仁的妙想而十分敬服。
大家都已經和東虜交過手了,對東虜的騎射本領還是認可並有幾分忌憚的,雖然純粹論射術蒙古人更技高一籌,但對弓箭在戰場上的使用,東虜確實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浮山這邊根本沒有弓箭手的配給,現在只有輔兵輜重營配有少量的步兵短弩,騎兵弩都配給陸巡營或是給各莊園去用了,反正正規部隊裡頭沒有這玩意。造起弩來要大量的機件,十分複雜,而且也不是上手就射的準,練起來也不比火銃省多少事,強弩在中國自戰國秦漢到唐宋一直有市場,在明朝後被淘汰,果然也是有其道理在的。
既然弓箭被淘汰,張守仁也不打算撿起來,按現在的流水線訓練,一兩年就能練出幾萬合格的火銃手來,配上刺刀之後,還是火槍和長槍的結合,擺上空心方陣後不要太美,一個弓箭手最少三年五年還不一定是神射,再花功夫去弄這個,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