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雍州了,他們很有可能在四處的追查我們的下落,走這條路有一定的風險,不過你也看到了如果我們走子午谷或者其他道路的話,這幾百裡的崎嶇道路不是蔡文姬能夠承受得起的!”
“好吧,聽大哥的!”
“昭姬,我們現在就要透過大散關走陳倉道直接奔往漢中,然後取道陽平關進入西川!”楚成簡要的跟蔡文姬講述了一下情況。
“為何不走其他的小路呢?”蔡文姬對京兆之地還是比較熟悉的,“這樣我們也能儘快的抵達漢中的啊”。
“子午谷那條路崎嶇難行,而且盡數是懸崖棧道,加之被匪盜破壞嚴重你的體力根本不能承受這樣的行程,非不得已我們還是放棄這條路吧,至於褒斜道它的情況跟子午谷差不多,而儻駱道則是軍事道路,我們透過也很麻煩的,還是直接取道大散關,然後走陳倉故道徑直向南,這條路還算平整!現在唯一擔心的是這陳倉故道的大散關必定有大軍駐守,我們的令牌有可能過不去!”楚成知道子午谷的好處,不過尚不知道大散關的守軍將領是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漢王北定三秦,用韓信計,出故道(鳳縣),戰陳倉、好畤(幹縣),又戰廢丘(興平),遂東至咸陽,
陳倉故道谷扼守了關中地區最西部的廣大平原地區通往終南山的通道,自古以來便是關中地區通往川蜀之地的交通要道,昔日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是此地,而這條歷來視為兵家必爭之地的陳倉故道的一個關鍵部位就是大散關了。
楚成驅使著戰馬拉著的牛車快速的向著大散關所在的位置進發,他並不知道此刻的大散關並不在曹軍的手中,而身後幾近成為廢墟的長安城中,虎豹騎的肖校尉已經調集了兵馬飛鴿傳書各個哨卡,嚴密注意楚成等人的動向,用不了多時,楚成在雍州的行蹤就會暴露在他的面前。
大散關為秦蜀往來要路,自關至和尚原咫尺兩山,關控陡絕,關當山川之會,扼南北之交。北不得無以啟梁益,南不得無以圖中原與武關、潼關、函谷關並稱為八百里秦川的四大門戶,也是關中入蜀的必經之所,素有“川陝襟喉”之稱。
大散嶺上有座陡峭的山峰,形狀與古代的烏紗帽相似,俗稱“紗帽石”。歷代軍法都規定,凡敵兵攻過“紗帽石”,陳倉守將就要丟烏紗,甚至掉腦袋。自周秦至明清,大散關頭大大小小發生過七十餘次戰役,也不知有多少守將丟了烏紗,掉了腦袋。其中最有名的當數春秋時代秦晉的“崤之戰”,秦末漢軍在韓信的指揮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倒攻大散關,鏖戰三秦王章邯;曹操西擊張魯,在此與守軍激戰;諸葛亮六出祁山,有兩次都是先攻大散關,再佔領陳倉的。南宋時,這裡是宋金邊界,從吳玠吳璘兄弟到王炎,大散關頭不知進行過多少場血戰!清初的三藩之亂,吳三桂又是憑藉大散關,與征討的清軍在此多次交鋒。當然這些都是周蓓茜得到的資料而已,不過這也充分說明了大散關的顯要位置。
楚成沿著秦嶺腳下的馳道直奔大散關而來,不過抵達大散關之後縱目遠眺,周圍的山峰疊嶂,一條大河激流澎湃,一座巨石砌成的巨大關樓雄踞在崎嶇的官道之上,關樓上斑駁的痕跡說明了歷史的久遠,不過楚成並不關心這些,他關心的是這座關樓上到底是誰在駐紮。
遙看關樓上並無任何的兵士行蹤,黑洞洞的門洞中零散的山民揹負著各種的物品蹣跚而行,還有一些商戶推行著小車走進關城,難道這裡沒有任何的防禦嗎?
順著石板鋪就的道路,楚成也趕著牛車進入了關城,沒有想到這大散關居然是兩座關城合在一起的,外面的居然是好像甕城一樣,關樓的兩邊各有一條便道通往後面的關樓,好像一座小城一般,一旦有敵軍攻入城門,那麼只要放下千斤閘的話,這些敵軍絕對是甕中之鱉,而且這樣的設計也可以讓後面的軍隊可以快速的增援前方。
兩座關樓只見大概有不足兩百米的距離,中間是一片寬大的空間,所有進入關樓的人都停留在這裡,楚成粗略的檢視了一下,大概有一兩百人的樣子,每個人似乎都有些忐忑不安的看著前方的關樓。
“老人家,這是怎麼回事兒啊?”楚成見狀立即找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上前施禮詢問。
白髮老翁看了楚成一眼,上下打量了一下講道,“你不是這附近的人吧?”
“不是,我們是從長安來的!”
“也是逃難?”
“是啊,前些年被羌**害的不輕,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我們想去漢中聽說那裡還不錯!”
“是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