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2部分

六任大唐總長丁力三派來的使者團。

鄭南儘管知道現在除去天朝有計劃地向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地的變相移民外,流落國外其他各地的僑民依然不少,尤其是東南亞,至少應當有不下二百萬的中國海外僑民,可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外面居然還會有華人自己的國家政權。

一個由流落到西婆羅洲的廣東人羅芳伯,帶領三萬生計無著的華人,聯合當地居民,不僅早就在那裡建立起來了“蘭芳國”,並一直存在至今已經整整的八十年。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據使者們介紹,羅芳伯於乾隆三年即公元一七三八年出生於廣東梅縣石扇堡。一七七二年五月,也就是坤甸建城的第二年,迫於國內的沿海一帶,人口稠密而土地貧瘠,東南亞卻地廣人稀,而且屬於熱帶氣候,謀生比較容易,羅芳伯與一批熱血的客家青年漂洋過海,從烏石海邊登上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島)。

當時的婆羅洲島上,社會混亂,到處都是土匪猖獗,海盜稱霸,燒殺搶奪,無惡不作,鬧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羅芳伯與當地皇族婆羅洲蘇丹結為兄弟,聯合一起,團結奮鬥。最終帶領來自福建、廣東籍的華人及當地各族民眾,一舉平定內亂。在鎮壓首惡,勵行法治的過程中,羅芳伯聲名鶴起。

為了發展經濟,解脫百姓日缺三餐,夜無居處的生活困苦,羅芳伯隨即又帶領各族百姓組建“採金公司”,共同開發當地豐富的金礦資源,推進經濟發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一個對華人內部稱公司而對外稱國家的蘭芳國從此誕生了。

在蘭芳國的首次選舉中,羅芳伯獲得萬民擁戴,當選為首任大唐總長。執政期間,他悉心制訂了各種規章制度,並將政府分為司法、軍事、財政、經濟、教育五部。五部各司其職,互相制約,隱然有三權分立的模樣。蘭芳國還重視教育,舉辦漢文學校,實行義務教育,並規定各式漢服為國家禮服,漢官威儀重現中華兒女眼前。

即使是當年的荷蘭人,在聽說有了這麼一個新成立的強盛國家之後,也派人前來觀光,對漢族人民的智慧和團結,交口讚賞,敬仰不已,並稱其為“蘭芳共和國”。

蘭芳十九年(公元一七九五年),世界偉人羅芳伯與世長辭,在彌留之際,曾有人問他的繼承人選,羅芳慨然回答:“我華夏兒女漂泊海外,今日方有這樣的安身之所,我怎敢將國家看作個人的私有財產?我作大唐總長,不過是為了守土待賢而已,現在到了選擇賢能的時候,理應由大家來選擇!”

然而,在過去的那個年代,中國人的向外發展,是不會像歐洲人那樣,受到政府的支援和保護的,恰恰相反,反而受到嚴厲的禁止。孔孟之道是保守而尊祖,對於為了追求財富而拋棄祖先墳墓,離開父母之國,遠赴蠻夷番邦的人,自是十分痛恨。因而一概稱他們是海賊奸民,等待他們的都是殘酷的法律和監獄。在這種情形下,中華的僑民無一不在海外成為被遺棄的可憐孤兒。

蘭芳國也是一樣。蘭芳國的領導人們深知這個世界的險惡,深知周圍有多少虎狼在窺視著他們,更知道就在臨近的地方,那些當地落後的土著對他們是懷有著多麼刻骨的仇恨。他們期望著保護,而正是由於那個所謂強大的大清的兇殘,他們不敢回來像越南、朝鮮那樣,請求保護,更不要說是什麼冊封了。他們太清楚了,自己身後那個所謂的國家,對他們不但毫無幫助,反而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他們的自生自滅,或是乾脆被洋人們一股腦地剿滅乾淨。他們甚至還害怕,害怕自己海外建國的事情被滿清知道,害怕滿清盛怒之下會發兵過海,直接消滅了自己。

透過菲律賓、馬來來往於中國南方的商人,透過一些尋親者,蘭芳國知道了國內的鉅變。幾經探訪、核實之後,他們終於下定了一個決心,組建使者團回國,為了蘭芳國的萬民永存,認祖歸宗,請求得到太平天國的承認和保護。

對天朝的領袖們來說,這第二批使者團的到來,給他們帶來的是莫大的榮譽。這是海外遊子對天朝的信任啊!如果不是鄭南還記得這個荷蘭與東南亞的種種糾葛,今天,他們除去要好好招待招待回來的遠親之外,絕對不會有任何其他的安排。

厄格蒙特伯爵代表威廉三世國王首先向天朝政府表示祝賀,祝賀天朝政府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同時盛讚天朝短短几年時間所發生的鉅變,希望天朝早日進入和平,百姓安居樂業云云。並再三表示,此次來天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能和天朝政府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商討互派公使事宜。

作為天朝政府首腦,楊秀清首先對威廉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