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一縱而過;面對敵人的飛箭流石,亦是閃避自如。在項羽的計算中,只要他們登上城頭堅持半炷香的時間,自己的大軍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接濟而上,從而大破廣武,大敗漢軍,結束這長達數月的相持局面。
但是,這數十名高手登上城頭之後,並非如項羽想象中的那麼順利,等待他們的,是龍賡、阿方卓等一大批江湖精英!龍賡諸人完全佔據了人數上的優勢,在實力上也根本不弱於這些流雲齋的高手,所以這場發生在城頭上的近距離肉搏並沒有堅持多久,在尚未開始之時就已結束。
項羽目睹著這一切,已知道攻克廣武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漢軍並不因為它的主帥受到傷亡而亂了陣腳,這一點出乎項羽的意料之外。在他看來,今日一戰最好的結局就是鳴金收兵,倘若一味強攻,不僅徒勞,而且代價不菲。
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1
廣武未被攻克,項羽心中著實不暢,坐在大營之中聽著卓小圓彈琴唱曲,可他的思緒早已被寨上成堆的軍情急報所牽,根本沒有了那份雅興。
廣武一戰,對於項羽來説最好的訊息就是漢王身負重傷,臥榻病床,除此之外一無所取,即使漢王負傷,也是項羽以一萬三千餘名將士的生命所換取的,暗地裡盤算下來,項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但這還不是最壞的訊息,最壞的訊息是韓信的大軍已經北上,並且攻克了齊國,項羽所封的齊王田廣居然逃到了高麗。與此同時,彭越、周殷、英布也一齊進兵,屯兵西楚邊境,直接威脅到西楚後方的安全。在這種形勢下,項羽不得不派出大將龍且,分兵十萬,讓其進入齊國迎擊韓信。
龍且身為西楚名將,用兵如神,一向為項羽所器重。按理説,項羽應該可以放心了,但是不過半月時間,龍且竟然不敵韓信,在韓信門下的騎兵將領灌嬰的有力衝擊下,十萬西楚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就遭到了西楚史上最大的一次慘敗。
這讓項羽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震驚,更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當他聽完了龍且的整個用兵方略後,並不覺得其中有什麼不妥之處,但用之實戰,卻處處受制,連項羽也無法找出原因。
他當然找不到原因,因為韓信用兵,更多的是依賴他在問天樓刑獄地牢中所見到的那場蟻戰,無意之中洞察到先機,自然可以在用兵上做到事事領先,料敵如神,龍且之敗,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而更讓項羽感到憤怒的是,韓信攻佔齊國之後,自立為齊王,顯然不把項羽放在眼中。項羽權衡再三,派出使者武涉前往遊説韓信,卻被韓信派人在半路上截殺!士可忍,孰不可忍,項羽一怒之下,決定率軍親征。
他之所以敢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西楚軍在廣武的防線十分嚴密,深溝堅壘,地勢險峻,只要不貿然出兵交戰,堅守一個月的時間並非難事,而到時項羽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平亂而歸;二是漢王的傷情十分嚴重,據項羽安插在漢軍中的耳目密報,自廣武一役之後,漢王有半月的時間沒有出來巡視軍隊,這在平日,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實。
項羽做事一向雷厲風行,一旦拿定主意,立刻召來了大司馬曹咎,分兵十萬,並再三叮囑道:“本王此次平亂,先攻彭越,再戰韓信,用時在十五天之內,一來一回,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本王將廣武大營交付於你,只許堅守,不許迎戰,只要不讓漢軍東進,就是大功一件,否則的話,你就惟有提頭來見!”
他將事情交待清楚之後,當夜便率領三十萬大軍東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路攻佔了陳留、外黃,打的韓信、彭越兩支軍隊節節敗退,眼看勝利在望,一個驚人的訊息傳來,頓時讓項羽大驚失色,幾乎氣暈過去。
廣武大營竟然被大漢軍所破,這是項羽做夢也沒有料到的結果,不僅曹咎與十萬人馬覆滅,就連廣武大營中儲備的軍需糧草也悉數被大漢軍繳獲。
這樣的結果的確出乎項羽的預料之外,他之所以會把留守廣武大營的重任交給曹咎,是因為曹咎的穩重與精明,並且對自己的命令向來都是不折不扣地執行,只要曹咎不主動出擊,廣武大營根本就不可能為漢軍所破。
項羽卻沒有想到,他千算萬算,還是算漏了一招,那就是紀空手在他的射天弓下不僅未死,且連一點輕傷也未負,毫髮無損,看來他大大低估了紀空手。
其實,西楚軍的動向一直為紀空手所掌握,就在項羽東去的第三天,無論是漢軍還是楚軍的軍營裡,開始流傳著漢王已死的謠言。緊接著,有關漢軍準備退兵的訊息也傳到了曹咎的耳中,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