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一退即進,劍身再揚,企圖以變化莫測的劍路與攻擊角度來破襲羽角木的佈防。
這是他一生的心血所致,劍法的名稱就叫“無影術”。他之所以取這樣的一個名字,是因為他知道,作為一個影子,只有無影,才是影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名叫無名,劍自然無影,當劍入虛空的一剎那,連劍的本身也消失在虛空之中,化為一片虛無,有的只是那猶如怒潮般的劍氣。
沙石、散雪、斷枝、敗葉,隨劍氣而起,漫舞空中,形如一個巨大的漩渦在高速飛旋。當它強行擠入到五音先生三尺範圍內時,突然炸裂,在漩渦的中心,乍現了一點足以驚魂的寒芒。
衛三少爺的劍鋒終於再現,當它出現在虛空的那一瞬間,連衛三少爺自己也覺得這是近乎完美的一劍。
可是,令他不可思議的是,這近乎完美的一劍最終未能刺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因為他一眼就看出,當自己的劍芒插入五音先生的咽喉時,五音先生手中的羽角木早已洞穿了他的心口。
他惟有再退!
這一次他真的感到了一絲恐懼,更有一種心理上的失落。他之所以恐懼,是不敢相信自己與五音先生相較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當他竭盡全力攻出自以為是勢在必得的一擊時,五音先生總能悠然輕鬆地將之化為無形。
而就在這時,劉邦的眼神卻陡然一亮,似乎看到了五音先生的破綻所在。
當衛三少爺攻出兩式近乎完美的劍招時,從劉邦的角度來看,也是難以破解的上佳之作,可是都被五音先生仿如信手拈花般一一破解。劉邦大驚之下,不得不承認五音先生對武道的領悟達到了常人根本無法企及的地步。
不過,在劉邦的心裡,卻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困惑,始終覺得五音先生在破解衛三少爺劍招的過程中,似有手下留情之嫌。他當然不相信五音先生會對衛三少爺手下留情,惟一的解釋,只能是五音先生力不從心。
思及此處,劉邦的心裡頓時一亮:五音先生的確受了極重的內傷,他之所以能逼退衛三少爺的攻擊,全憑招式的變化。如果衛三少爺不顧及五音先生的招式,而是直接以內力比拼,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當劉邦想通此節之後,當然不想放過這個名揚天下、樹立聲威的機會,因為對手是威震江湖的五大豪閥之一,只要將之擊敗,這一戰帶給自己的名望簡直不可估量。
所以他決定親自出手!
衛三少爺正愁沒有臺階可下,難得劉邦願意接這燙手山芋,心中當然是巴不得,趕緊退到了戰圈之外。
劉邦跨前一步,橫劍於胸道:“先生既然有心與本王較量,本王豈可辜負了先生這番美意?就讓本王親自領教羽角木的變化吧!”
他既有心揀這現成的便宜,所以話音一落,根本就不等五音先生説話,手中的長劍已然緩緩刺向虛空。
五音先生眼中閃過一絲訝異與驚駭。他是當局者,當然能夠感受到劉邦這一劍所帶來的氣勢與壓力。他能瞞得過衛三少爺,終究還是騙不了劉邦,於是,他的臉上泛出一絲淡淡的苦笑。
劉邦捕捉到了五音先生表情上的這一細微變化,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所作出的判斷。所以,他不再猶豫,加快了出手的速度。
長劍破空,空氣彷彿被它撕裂,如一鍋攪動的沸水,又似萬馬狂奔,使這鬱悶的雪夜變得充滿殺意,猶如地獄鬼府。
碎雪激卷,亂石橫飛,劉邦的身影雖在劍氣之後,卻被自身的劍氣所吞沒,在飛旋中化作一道狂飆,以快得無可形容的速度向五音先生奔殺而去。
這是劉邦的劍,捨棄了變化,還原於真實的一劍,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攻出,卻可以驚天動地,可以讓威震江湖數十年的五音先生色變!
五音先生色變,卻無驚、無懼,彷彿多了一絲亢奮,以至於臉上多了一層淡淡的紅暈。
然後他緩緩地閉上了眼睛,當這團劍影逼殺至他身前七尺時,突然暴喝一聲,便見在這段虛空之中,奔湧出一道勁氣的洪流,以無匹之勢迎向了劉邦的氣勢鋒端。
這是羽角木,充滿著活力,更帶著沛然不可御之的氣勢的羽角木,未知起始,不知終點,彷彿天上地下,惟它縱橫。
只此一招,已展現五音先生一生的武學修為,更是他體內殘存潛能的最後爆發。
五音先生消失了,劉邦也消失了,當兩股勁流悍然相撞時,他們就消失在這氣旋飛湧的虛空。
“滋……滋……”之聲不絕於耳,正是氣流在高速撞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