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作品:鹽酸情人

作者:棉棉

內容簡介:

“問題女孩”――“我”十九歲時在酒吧認識了“問題男孩”賽寧,從此開始了他們長達十年的“殘酷的青春”。

作者帶著堅定的自信、被激情淹沒後青春的觸痛,充滿著自醒和控制,以獨一無二的節奏,在此書中構造了一個“問題女孩”對自由、失控、愛以及身體的認知過程。

本書是一份禮物,給失魂落魄、熱愛思考的城市青年的一份愛的禮物。作者蔑視激情卻又崩潰於激情;迴避苦痛卻又沉溺在受虐的下墜中;像灰燼卻又妖豔如火。城市生活的隱秘在這裡變得很內在,一些從未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出現過的人物,在此書中閃閃發光。

作者簡介:

出生年月:1970年8月28日

血型:B型

學歷:高中二年級

已出版作品:小說集《啦啦啦》

最喜歡的人:父母

最喜歡的電影:《夜訪吸血鬼》、《活著》、《情迷六月花》

最喜歡的樂隊:瘋子樂隊、大門樂隊、收音機頭樂隊

最喜歡的古典音樂家:莫扎特

最喜歡的顏色:黑色、紅色

最喜歡的詩人:翟永明、艾倫、金斯伯格

最喜歡的節日:自己的生日

正文

編者語

無知者無畏的王朔在看了棉棉的《糖》後感嘆:“我寫不出這樣的文字。”是什麼樣的文字可以讓我們透過隱藏的痛楚,觸控到對自由,失控,愛以及身體的認知?那種“殘酷的青春”帶著灰色的激情,像灰燼卻又妖豔似火,迷幻而魅惑,如入夜的城市,在隱約中浮現淪落的美,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我們精心製作的這本小冊子收集精華,讓你一睹棉棉和她的文字中那驚心動魄的另類魅力。

我是棉棉

我是棉棉,我的作品不是我的自傳,是小說。我一點不覺得我的生活多麼“刺激”,多麼“搖滾”,我也完全沒有興趣成為城市另類生活的“代言人”。我只是在整理我自己的同時創造著我自己,我創造了棉棉。這件事一直在安慰我,並給我力量,我特別需要力量。

我只能而且必須寫自己熟悉的生活,這是棉棉的意義。真正喜歡我作品的人,絕不會認為我書中危險的生活習慣是一種時髦,絕不會認為這種生活可以被表演,可以被效仿,可以滿足虛榮。他們善於思考,並試圖改變,這是棉棉的意義。如果說寫作除了讓我更好地珍惜自己以外還有什麼作用的話,那就是跟我的讀者溝通,他們在地鐵裡,他們在迪斯科裡,他們在幽暗的房間裡,他們自卑而又敏感。他們不在圖書館裡。這是棉棉的意義。有靈魂的寫作拒絕模仿不可模仿。一個作家,起碼應該是一個棉棉。

我一直在想這場“成為作家的改變”到底是什麼。我的“走紅”絕不僅僅因為我的作品。《糖》中所謂另類的生活早已在《糖》出版前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商業標籤被複製被庸俗化符號化。而對這些,我想來想去,我除了好好寫作,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我一直想靠寫作來證明些什麼,證明那個一直遭人歧視的女孩也應該有春天。我一直想靠寫作來更愛我的父母,而父母其實一直都在那裡無怨無悔。我一直想靠寫作來找到愛,而愛其實就是你真正愛了,愛就來到你這兒。我一直想靠寫作來找到幸福和自由,而人生充滿苦痛,我們確定了這一點,就獲得了無限的自由。

十六歲時寫了《彷彿是祈禱》,陳村老師對我說:“文壇有很多一篇作家,不好。你要想辦法寫些別的出來。”這話讓我的生命亮了一次。

二十五歲,我決定給自己起一個名字:棉棉。

二十九歲完成了《糖》,開始相信自己是作家,我的寫作照亮了我的祈禱,照亮了我的愛。

LaLaLa

《啦啦啦》

1997年7月

一個矯揉造作的晚上

美麗的羔羊

啦啦啦

九個目標的慾望

EveryGoodKidDeservesCandy

《每個好孩子都有糖吃》

2000年2月

啦啦啦

每個好孩子都有糖吃

香港情人

鹽酸情人

我是個壞男人或者生日快樂

一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