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文昌會館內披古閣徐耀卿於西安夥購得王吉慶藏書一批,價六千。其中有《東林列傳》一部,二十四卷,缺二。《橫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宋張九成撰,宋榜宋印,黃紙,十二冊。《百火集註》三卷,附一卷,宋抄寫本,描圖一百六十九頁,極精至神,頁十七行,行十七,八字,泛紙。返京途中,徐耀卿忽不辭而別,書箱內《百火集註》亦不見蹤影。月半後,披古閣盤點轉讓與天津費紀森。至後,徐氏銷聲匿跡。
徐耀卿,字子興,河南人士,聞口音洛陽附近,面貌忠厚,眼大耳闊,於小沙土園路西四號文昌會館內經營披古閣五年,收售較雜,瓷器青銅,法書古畫俱有染,獨睞瓷器。披古閣對面三十七步乃效賢閣,店主裴連順,字孝先,河北棗強縣人,曾拜來燻閣陳杭為師,充店夥,未久即出號,與陰宏遠合夥設文芸閣於東琉璃廠西口內路南,經營六年,歇業,其後裴連順獨自開設效賢閣於文昌會館院內。與徐耀卿交好,引徐氏同來燻閣、邃雅齋生意往來。
《百火集註》,聞來燻閣陳杭言,三卷記述至宋以前各地瓷器燒造火候,附一卷載商周朝青銅奇器,皆圖。其中秘色瓷、尸解瓷篇幅甚短。陳杭等人稍瞥目錄,徐耀卿便收於書箱底。
烏戰名推門進來,雙手端著一個漆盤,盤內建一壺二碗。
“林浩,剛用冰塊鎮好的烏梅湯,快趁熱喝兩碗……什麼叫趁熱呀,呵呵,趁涼喝才是,消暑。”烏戰名被自己的話逗笑了。
林浩卻彷彿沒聽到似的,伏在案頭,翻看著書籤下的內容。直到烏戰名把漆盤到書桌上,倒了一茶碗,用手推了一下林浩的肩頭,林浩才從書中拔出頭來,滿臉迷惑看著烏戰名。
烏戰名指了指茶碗,說道:“這事情急不得,越急越上心火,慢慢來,喝碗烏梅湯去去火。” 。。
第四章 瓷語(3)
林浩答應了一聲,端起茶碗咕咚咕咚幾口便喝完,抹了抹嘴說:“喝完了,現在身上涼絲絲的。謝謝烏叔叔。”說完,轉頭又去檢視書中內容。
烏戰名輕輕嘆了口氣,喃喃自語道:“終究是年輕人,心裡容不得事兒。”
這句話林浩卻聽到了,轉過身來衝烏戰名笑了笑,以示歉意。
烏戰名走到牆邊,搬了張椅子過來放在書桌旁坐了下去,提起茶壺往兩個茶碗內都斟滿了烏梅湯,獨自端起一碗飲了一口後,緩緩跟林浩說道:“你師傅臨出門時,囑咐我將這幾卷書拿給你看,書頁內的書籤是師傅親手壓進去的。書籤標註的內容中提到了《百火集註》,秘色瓷和尸解瓷。”
“……找到《百火集註》,就能找到尸解瓷?”林浩問道。
“書中說,《百火集註》裡描述秘色瓷和尸解瓷的篇幅甚短,雖然短,但推想一下,至少應該知道尸解瓷是什麼瓷器,是哪個時期燒造,屬哪個窯口,只要知道了是哪裡的窯口和燒造時間,找起來相對就容易了許多。”
“要找《百火集註》,就要找到徐耀卿,書中只說徐耀卿是河南人,聽口音像是洛陽一帶,1937年他們一起去西安購書時,徐耀卿至少有三十多歲了吧,算到現在,他該有一百多歲,怕是早已過世了,看來只能找他的子孫後人。”林浩說道。
“你計劃怎麼找?”
“託洛陽附近的朋友打探,也許能打聽出一些關於徐耀卿的線索。”
“從1937年徐耀卿忽然消失無蹤到現在,一直都有人想打聽出徐耀卿和那本《百火集註》的下落,翰文齋、邃雅齋、來燻閣、寶銘堂這四家古玩店的後人甚至連“文革”動亂時期都冒著風險去洛陽打聽此人的行蹤。你要知道,這套書不是隻有你師傅收藏,其中記載的內容不僅你師傅知曉,我也知道。除此之外,琉璃廠潤澤堂的白老爺子、抱玉閣的牛振業、松古齋的李宗泰也知道,天津、上海、成都、廣州、香港的一些收藏家也知道,還有好幾位你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教授們也知道。至少有二三十個人知道,他們的書房裡也有這套書,只是沒有你師傅的這套書完整罷了。不過關於解放前琉璃廠古玩交易的內容,他們手中的書中卻細載無遺。”
林浩早就知道師傅書房的書架後面有間密室,小時候常常看到師傅從密室中抱出一摞書來攤在案頭,或圈閱,或抄寫,經常錯過飯頭。那時候林浩撅著嘴抱怨師傅不陪自己去院子西邊長著草的角落捉蟋蟀。上學後,林浩揹著書包回家做作業時,心中納悶,師傅已經是大人了,為什麼還要每天晚上坐在桌前抄寫那一本本厚厚的線裝書,難道師傅也有老師?也有老師給師傅佈置了作業?再長大後,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