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擴大自己的店鋪,而是把這筆錢全部投入到兒子的教育上來,把剛剛考上大學的兒子送到了美國。
因此。沈俊才會畢業後回家創業的打算。可是由於資金的原因,他留在美國打工,想要賺一些錢回去做啟動資金。
聽老鄉說。他想開電瓶車廠,李超也很感興趣,自己最開始不是也和電瓶車打交道嗎,而且。自己最早也打算做這行,自己開一個廠子,生產電瓶車。
兩人討論了半天。最後,李超建議,沈俊也不用回去找資金了,李超出資金,在美國註冊一家公司,回國辦廠。這樣,公司也算是外資。國家對外資的優惠政策還是很好的,也不會出現吃拿卡要。
李超出資的話,沈俊就不是自己做老闆了,他有些遲疑,李超明白他的想法。說:“我雖然出資金,可我不干涉你的經營管理,如果我得到什麼技術,還會投入到這個廠裡,你也不用擔心,你不是為我打工,我們是合作,我出錢,你出力,你也算是老闆,公司的股份咱倆一人一半。”
沈俊連忙推辭,“這怎麼行,要不我還是幫你打工得了。”
李超笑著說:“我給你股份是有原因的,你知道,我的事情很多,忙不過來,我投資建廠,讓你繼續幫我打工,你不盡心怎麼辦,所以我只能用股份拴住你了。”
沈俊還是不答應,李超平白送他一半的股份,他的壓力很大,推辭了半天,最終,沈俊只接受了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於是,電話轉移到曉晨手裡,李超把事情交給曉晨就不管了,開車回去測試他的資料採集系統。
曉晨管著李超的所有資金,投資的問題她就能決定。於是兩人開始商量投資的問題,一個電動車廠的創辦,關鍵是兩個問題:一是資金,二是市場。
沈俊早就做過調研,“這個行業如果要做好,最少要500萬。”
曉晨沒有絲毫猶豫,“錢沒問題,我們明天就去註冊公司,500萬太緊張,註冊資金就800萬美元吧。”
沈俊一陣無力,老闆娘太強悍了,自己還沒說500萬是人民幣,她就直接加上300萬,還把單位變成了美元。
不過,起始資金多了也有多的做法,沈俊也沒有猶豫,隨即就開始和曉晨商量起了辦廠的計劃,然後就等明天去註冊以及簽訂協議了。
和沈俊談妥之後,曉晨就開始和因為不想去多倫多的小妹說起了她的去向,因為新註冊的公司是個空殼,但是在美國必須要有一個辦公地址,這裡還是需要人駐守的,她仍然可以留下來繼續工作,只是公司名字換了而已。
在李超的公司上班,工作很輕鬆不說,待遇也很難好,要不是學業的原因,她也捨不得離開,現在既然能夠留下,她一百個願意。
新公司的地址都不用找了,就是現在的地址,人也有了,這事情就算定下來了,這等明天註冊,然後沈俊就可以回家鄉開始籌備公司了。
曉晨想到了王超,這位一直幫助李超的大哥,打通了王超的電話,把李超想要辦廠的事情給他講了,問他願意加入進來不。
王超很高興,不過對於李超有另外的合夥人不是很樂意,最後他建議,李超和沈俊的合作辦廠他就不參與了,不過他也要辦一個,也是和李超合夥,這樣一來,李超就相當於擁有兩個廠子,也能形成內部的競爭與合作。對兩邊的發展都有好處。
曉晨不敢做主,打電話給李超,正在組裝攝像頭的李超直接答應了下來,不過,他提出了唯一的意見,和王超的合作,錢可以多出,股份不能超過百分之五十。
於是,曉晨又打通了王超的電話,對他解釋說。李超正在忙著除錯程式,不過辦廠的事情他決定了,王超這邊,李超投資1000萬美元,只佔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王超不幹,自己的資金加起來也就3百萬人民幣,根本就不夠辦廠。否則,他自己早就自己幹起來了,現在李超一下子投入那麼多,按資金比例來說,自己那點錢所佔的比例太小,連百分之五都不到,怎麼還能佔據大半的股份。
曉晨解釋說,李超和另一邊合作也是白送的股份,畢竟李超都不參與經營管理,這人力資源才是最重要的。況且,王超是誰啊,大超哥!,李超都只能叫小超哥。
聽到曉晨叫出大超哥,王超也不再矯情,“我都是大哥了,也不婆婆媽媽的,我們兩兄弟一人一半的股份,不許再說了。”
於是,兩個電動車廠的事情就定了下來,公司註冊一個放在美國,一個就在國內,法人代表,一個是王超,另一個李超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