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7部分

不斷,韓飛明和張青松卻均是輕鬆下來的是,與此前幾天相比,激烈抨擊或暗地裡質疑中州官方不作為的報道,幾乎銷聲匿跡,只剩下一些別有用心的煽風點火,繼續叫囂。

官方的宣告,使得北化分局成為關注的焦點,持續不斷有記者來北化分局詢問更加詳細的情況,一直保持低調的劉羽,終於被推上了焦點,除了要內部通氣,不該說的別說,還要應付各種記者的提問。

最開始還好,記者們關心的都是案件審理情況,竭力賺足眼球,可到了後期,審理情況基本告一段落,案件移交給檢察院,等待司法審判時,終於有記者想起了素材。這個劉局長,為什麼這麼年輕?

一個幹部,年輕往往都不是好事,極容易給人聯想到走後門、官二代、買官之類的負面新聞,很不幸,記者們很瞭解國人的心態,他們最喜歡看的就是這種報道。(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三章 力挺

於是,在蔣梁的風波漸漸平息下去時,新華社,對,又是新華社!且就是那個記者,藉著蔣梁強。奸案的餘熱,發了一篇引人矚目的文章《25歲的公安局長》。

先不談文章,單單是這個標題,就相當誅心。公安局長,可以是分局,可以是縣區局,還可以是市局,標題裡不說清楚,直接讓人聯想到市局!然後就是職稱,副局長和局長差距有多大?省一個字,差之萬里!最後是年紀,只有25歲!

三處無痕跡的文書處理,使得這篇文章充滿了勁爆。

事實上,如果改成25歲的科長,就沒那麼了不得,30歲以下的正處都存在,副處一大把,何況是一個科長?按照正常提拔流程,30歲以前,劉羽未必能提任到正處,所以25歲的科長,真心不算如何勁爆,只能勉強算是冒頭的一類。

標題尚且如此惡意引導,何況是文章?

文章裡一陣見血的指出,該位局長履歷存在問題,一年半前只是一名普通協警,一年半後卻成為了一名公安局長,坐火箭式升遷速度,引人思考。

這文章裡,也是各種引導,是,劉羽一年半前是協警,可他在任期間幹了什麼事,做了多少有利老百姓的事,被刻意忽略過去,只寫了普通協警和公安局長的鮮明對比。

一時間,剛剛從蔣梁事件上轉移了目光的民眾,又集中在了劉羽身上。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喜歡忘記一個人的好。卻能格外記住他的不足。

劉羽從一個官員手下救下了圓圓。不畏強權偵辦省政府高官。查出這個隱藏在官員中的敗類,這件事,很快被民眾忽略了,他們瘋狂的注意著劉羽的履歷問題,發出各種質疑和批判——為什麼你這麼年輕是局長?有沒有走後門?是不是官二代?蔣梁的事,是不是作秀?

人的惡意,是一件很可怕的東西。

當一個人,用惡意的目光猜忌周圍時。連上帝也會被視為惡魔。

在輿論惡意的引導下,民眾的惡意被帶動,他們中,九成九的人,連最基本的事實真相都沒考慮,就隨著眾人的批判謾罵,加入其中。這在當下社會的民眾裡,很常見,盲目的、不經過思考的,被輿論帶動著思維。攻擊他們潛意識厭惡的東西。他們過於相信看似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了,以至於。連這裡頭最簡單的疑問都沒考慮過,他是縣區還是市局的局長,是正還是副的,他為什麼升得這麼快?幹過什麼事嗎?

有時候,客觀也可以是虛假的,這篇報道,便是一個例子。

在劉羽飽受謾罵和批判時,他的官場生涯受到極大挑戰,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很快會被冷處理,避開群眾目光。

這就是所謂的輿論監督,被有心人操控的輿論,帶動起來的一批民意!

所以,一味相信輿論客觀性,公正性的,都是缺乏獨立思考的,這世間,就沒有完全的公正。輿論也是一種對敵的武器,運用得好,不費一兵一卒幹掉政敵,那些被輿論轟下臺的官員,誠然有極多罪有應得,但誰能保證,他們當中,沒有被惡意攻擊落馬的?

劉羽的事,因為蔣梁的風波,被拔高到一個很高的層次,以至於在京的陳倩倩都嚇著了,專門打電話詢問,她可以在那邊找找關係,實在沒辦法找找蔡姐。蔡姐老子是中宣部副部長,在新華社丟個話還是能夠的,這一點劉羽拒絕了,新華社那個記者明顯有問題,絕非一般的報道,給人蔡姐添麻煩不說,人家拒絕你,怎麼辦?

在風山的莫言青等人,也紛紛來電話,打聽情況,大意是關心劉羽挺不挺得住,就連流芳派出所的王小燕,也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