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7部分

劇情立不住架子,就只能在細節上下功夫。我為什麼要航拍裘莊,按理說你把審訊放在地牢裡也說得過去,我為什麼要安排雙十節,按理說一筆帶過就可以了。這些情節,都是為了強化這部戲的格局。”

見幾位副導演聽的認真,萬小虎繼續好為人師的賣弄:“本身來說,諜戰就是很細微的鏡頭,它走的是內心戲,沒有硬刀硬槍的場面。但是內心戲有一點好,它可以昇華電影的立意,你再加上一些大時代的背景,一下子就把電影的品味拉上去了。這個電影的架子它就有了。”

“我之前拍電影合作的幾位副導演,現在基本上都走上導演的崗位了。我就經常跟他們說,電影是講故事,導演的水平就是講故事的水平。故事太直白就要切碎了講,故事太瑣碎就要跳著講,故事太硬了你得把鏡頭軟化,故事太軟了你要用場面撐架子。同一個故事,好的導演可以拍出經典,差的導演只能排一堆莫名其妙的東西,就是這個道理。”

喝喝酒聊聊天,外景戲全部結束。

時間5月12號,劇組所有人進駐濱城攝影棚,開始最後也是最長最大的裘莊內景戲。這裡的戲份,早已經排練多時,估計一個月時間能夠拍完,也就是說,在6月中旬就可以殺青了。

……

《楊瀾訪談錄》在第二週又播放了《萬小虎眼中的電影(下)》,從《風聲》到《電鋸驚魂》,簡單的宣傳了一下,隨後就是聊人生理想,聊日常,聊電影聊同行。

萬小虎現在是越來越有性格了,不會再像當初那麼圓滑沒個性,說話也越來越隨意,不再顧及那麼多。對中國電影也越來越敢說自己的想法,對別的導演,不再是一味吹捧,該批評的時候也不會嘴軟。

譬如在談到香港電影的代表人物吳羽森,萬小虎就笑著說吳羽森自從《碟中諜2》之後,已經浮躁了。

“我還是很崇拜吳羽森的,《英雄本色》太經典了,《變臉》也對我的《無間道》有影響,《碟中諜2》很酷很經典。但是《風語者》一下子暴露了許多,他的身上江湖味很重,我覺得他應該屬於專精的導演,能讓演員發揮出十二分的表現,但是放在戰爭片、科幻片,就有些牽強了……當然,吳導的《記憶裂痕》我很期待,希望他能打破束縛,再創佳績!”

又談到李桉,萬小虎說:“李桉這位導演,學貫東西,他是唯一一個能把東方哲學用西方形式表現出來的導演。看他的電影,你看的不是那些空虛的場面,而是他融合東西文化的衝突與沉思。不過話又說回來,李導拍的基本上都是文藝片吧,突然拍了《綠巨人》這種商業片,有點費解。當然也希望《綠巨人》能拿到好票房。”

節目最後,萬小虎和楊瀾聊到了怎麼才能使中國電影崛起。

萬小虎思索了很長時間才說:“中國電影的成長,應該是一種雙向的選擇,觀眾,也就是市場去挑選導演和電影,而導演,依照觀眾的口味構思和創作,在這種雙向的淘沙之中,把中國電影帶進正常的軌道。國家要健全各種制度,不要過分的干涉市場,這樣坐等十年不行,二十年三十年,中國電影必然會成為世界市場的主流。”

而對自己的定位,萬小虎也在字幕滾動中勾勒了一番:“我拍電影是興趣和理想,導演就是我選擇的職業,可能我還有一些兼職。我不想別人稱呼我為大師,或者說你是商業大導演。就像稱呼做工程的為某某工一樣,稱呼我一生萬導,我覺得這就足夠了。”

“我不敢說我拍的電影都會好看,也不敢說我拍的電影都是誠意之作,拍的差了大家批評我,不要買票去看,都可以,督促我以後拍得更好。拍得好了,賞臉進電影院看一看,對不對。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和喜歡這樣的距離。”

伴隨著兩期的《楊瀾訪談錄》,對萬小虎的爭議徹底熄滅了,不管是支援還是反對。

萬小虎都只是幕後的一名導演,而不是臺前表演的明星。

正如一位時光網網友【愛神之箭冷若飛】說的:“感覺萬小虎在刻意的剝離自己明星的成分,刻意疏遠與隱蔽自己。‘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喜歡他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外界逐漸冷淡下來,《風聲》的拍攝卻如火如荼。

除了抓緊拍攝,萬小虎也抽時間將《電鋸驚魂》剪輯完成,讓專人送去了獅門電影公司,安排發行上映和宣傳。然後躲在劇組的小天地中,繼續稱王稱霸……(未完待續。。)

0217 【約會的氛圍】第一更

萬小虎最喜歡拍攝的戲份,就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