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話了,戴笠忍還算了解,這傢伙想拍電影,圈內人眾皆知,如果真要拍,想來肯定是文藝片啊。為什麼這麼肯定呢,這就跟島內電影業大環境有關了。除非是合資的電影,獨資的電影投入在千萬級別就是中型製作了,當然,是臺幣,所以千萬換算起來,嗯,很少不是嗎。這一情況要到《海角七號》創了紀錄才開始慢慢有一丟丟好轉,動輒幾千萬,上億軟妹幣投資的電影對於島內電影人來說幾乎是一種奢望。
在這種大環境下,一個新人導演,想要拍電影,你不拍低成本的文藝片,難不成還想拍科幻片不成。這種大環境也培養了一批拿獎專業戶,不拿獎很難收回成本就是了。恰好戴笠忍也是拿獎專業戶之一,想想這貨拍的兩部長片,《不能沒有你》拿了一千多萬票房,就已經歡天喜地,要撒花慶祝了。就知道錢,對於這些導演來說,是一件可以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這個票房,不過是徐若暄這部電視劇的片酬而已。而那部電影,是零九年上映的。
相對於那幫表面風光,口袋裡沒幾毛錢的電影人,電視圈這一年來著實是要風光許多。《繼承者們》號稱單集二百多萬製作費,不知道讓多少電影人眼紅。要不為什麼魏德聖心甘情願的當編劇呢,工資高啊。
“你是說,戴笠忍很缺錢,而你恰好認識幾個同樣想要拍電影的傢伙,所以,你不是想投資拍電影吧。”徐若暄抓住了重點。
杜翰文指了指徐若暄,再指了指自己,“是你和我。”
“我為什麼要投資,現在電影業那麼不景氣。”徐若暄不屑的說著。
“如果投資的前提,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