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承者們》幾千萬的製作費,穿dfn,穿普拉達,最次都開凌志。住廖家公館。上薇閣私立。光是把這些堆砌在觀眾面前,就足夠這些人張開嘴訝異一會了。現在拍電影,幾百萬就能拍個長片,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大家都這麼在做,有什麼辦法,惡性迴圈罷了。”

張均甯認真聽著大家的交談,雖然聊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自己生活範圍之外的事情,不過依然聽的津津有味。當然得有意思了,杜翰文總是會把戴笠忍講的專業東西,用白話的形式總結概括一下。表面上是在誇讚戴笠忍,實際上是在讓張均甯更有參與感,不然一會就無聊了。

這麼捧場,戴笠忍也不傻,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之後說話時候,就更直白一點,“我做了個初步預算,大概有一千五百萬就夠了。”

杜翰文不說話,徐若暄也不說話。李冽開口了,“吃菜吃菜,這道菜口味不錯。”

張均甯看了杜翰文一眼,杜翰文衝張均甯眨眨眼,逗的姑娘笑起來。真的到了談生意的時候,杜翰文才意識到,心態的轉變是立刻發生的。當自己聽到一千五百萬這個數字的時候,第一個想法不是自己絕對賺到了,而是覺得說,要砍價,這個價錢不能接受。

這種心理並不矛盾,大哥你別搞笑好不好,零二年片子上映,當年全年票房加起來才三百多萬好嗎,還沒自家小美演的《藍色大門》票房高。口氣倒是比天大。談生意嘛,最終杜翰文發現自己不是個藝術家,關注的還是票房和收益比。當然,文藝片不是隻靠票房活的。不然拍文藝片的都去死好了,票房大部分都收不回成本。發行商購片,影展展銷,電視臺回購,包括後期dvd發行,都是賺錢的渠道。自己的印象中,《臺北朝九晚五》是沒虧啦,不過說賺,也請別想。這個成績對於廣大拍文藝片的賠錢貨來說,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總的來說,戴笠忍作為導演,還真沒拍過賠錢的電影。當然他只拍過兩部就是了,數量不多,成本還都很低,成本壓力會小很多。相比之下,蔡月勳同志,也有兩部電影,痞子英雄一二部,結果一部堪堪收回成本,一部賠的底朝天。再看魏得聖同志,《海角七號》賺的大家笑哈哈,結果《賽德克巴萊》,票房是不錯吧,但架不住成本高啊,而且在內地排片時間有失誤,最後票房還是賠著。好在口碑不錯,沒砸了招牌。至於蘇兆彬同學,杜翰文就不忍吐槽了,這貨電影基本都是叫好不叫座的玩意。

所以找臺北的導演拍電影是一件很兇險的事情,要不是杜翰文對自己記憶有信心,還真不敢涉足這件事。想想麥當雄同志,也算是業界大亨,被一部片子賠的跑去內地當包租公,就知道投資電影,真不是一般人玩得轉的事情。搭搭順風車就好,杜翰文可不想跟戴笠忍玩砸錢拍精品。文藝片這個東西,投資越多,賠的風險越大。何況這兩年好萊塢侵襲,市場壓力很大的。零二年本土電影只有個位數的發行,就知道電影市場是有多慘淡了。

當然,也是因為慘淡,戴笠忍才萬分期待的看著兩位當紅電視劇演員。唉,拍電影的求拍電視劇的,混的也是慘啊,誰讓現在電影圈被電視圈踩在腳下呢。

“發行的話,春暉似乎有意向購片。”戴笠忍覺得應該丟擲點利好訊息。

杜翰文抬了抬眉毛,發行和製作公司不是一家的事情太常見了,誰說電影發行公司就一定就是製作公司了。導演拉投資搗鼓出來一部片,想要上映,那就得找發行公司。談妥分成之後,自然會有發行公司負責上映事宜。這是個成熟的生物鏈,杜翰文也不想涉入其中。那是另一個領域的事情,太複雜,而且糾葛太深。好好做個投資人就是了,頭疼的事情讓戴笠忍去做。

不過《臺北朝九晚五》不是春暉發行的吧,杜翰文模糊的記憶裡,似乎是邁拓發行的?不過這並不關鍵,只要價錢合適,誰發行都好啦。但生意畢竟是生意,邁拓重組,因為中環投資重金支援,零二年當年發行了不少片子,把發行量衝的相當高。之後還是因為市場慘淡,支撐不下去了,少了投資,再不復砸錢的勇氣。也就是說如果零二年發行,起碼在發行這個環節就能回收不少錢。既然這樣,何樂不為呢。現在是不必要講這個事了,如果作為投資人,控制一下賣給誰去發行,還是一件可以干涉的事情。

其實杜翰文不是沒想過發行的事情,在熟知票房的情況下,發行那真是作弊一樣的賺錢的生意。特別是還有葛姐在側,只要打通合作伙伴邱復聲的關係,發行其實比直接投資電影更好賺。不過發行業,賺的快,水也深啊,杜翰文還不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的無限的商業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