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如今正是百家爭鳴的時代。這樣的人還真不少。韓國的申不害,秦國的商鞅,趙國的成午,齊國的鄒忌、李騰都是這樣的人。他們的眼光都不差。而且,他們所在的國家都與魏國有仇怨,有這麼好的機會打擊魏國,他們是一定不會放過的。
只是……
慕容建中冷笑,有他在,怎麼會讓它成功呢!
他起身勸慰魏王,說道:“我王勿憂,七國聯盟,看似可怕,實則不過是土雞瓦狗。只要謀劃得當,定然能化險為夷。”
魏王頓時驚喜地看著他,激動地問道:“上將軍有何良策?”
慕容建中說道:“良策算不上,但也足以應付七國。”
他繼續說道:“要想渡過此次危機。就要做兩件事。第一就是減少敵人的數量。第二、佈置合理的攻防。”
魏王忙說道:“上將軍請細細道來。”
慕容建中說道:“首先是減少敵人。七國並不是一條心,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算盤。只要應對得當,定能瓦解他們。而且,還有機會增加他們彼此的仇怨。涓思慮良久,覺得最容易瓦解的是燕國和中山國。不過,這還要看大王舍不捨得。”
魏王擺擺手,說道:“都這個時候了,寡人還有什麼不捨得的?”
“那中山的那幾座城池呢?”慕容建中反問道。
魏王錯愕道:“什麼?”
慕容建中淡淡地說道:“那幾座城池孤懸在外,中間隔著趙國,救援不易。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一旦諸侯攻魏,它必為中山國所奪取。不若將它作為人情,送給燕國。燕公(燕國此時沒有相王)得了大王的好處,就不會再出兵。其餘六國對此肯定頗有微詞。中山國更會因此而仇視燕國。如此一來,兩國將不足為慮。”
說完,他看向魏王。
魏王內心非常掙扎。他知道這是一個正確的建議。但就這麼白白地便宜了燕國,他實在不甘心。
慕容建中見魏王猶豫,又勸道:“晉獻公欲假虞滅虢,荀息就使人將美玉與良馬送給虞國國君。晉軍滅虢回來,又順便滅了虞國。荀大夫戲言:‘美玉還是好好地,只不過馬老了點。’如今只不過是讓燕公給大王當幾天馬伕罷了。”
魏王被慕容建中不著痕跡的馬屁拍得很舒服,微笑著點頭同意了。
“接下來,就要商量怎麼應對其他幾國的進攻了。”慕容建中說道,“臣的建議是先集中兵力擊退趙國,然後在西守東攻。”
魏王問道:“為何?”
慕容建中分析道:“魏國西面是秦、韓。秦國剛被我國攻擊,實力損失不少,韓國則不足為慮。對付他們,只要安排少量軍隊守住緊要關隘即可;東面的齊國卻不好對付。經過多年的發展,齊國國力大增。雖不如魏國,但也有一搏之力。而且,齊國是發起國,只要擊敗齊國,其他諸侯就會慢慢退散。不過,要對付齊國,還得費點勁。田忌、李騰可不是泛泛之輩。”
魏王揶揄地看著慕容建中,說道:“你為何不提孫臏?據寡人所知,孫臏現在就在齊國。”
“這也是臣要說的。”慕容建中突然跪下,說道,“請大王允許我以齊國邊城換孫臏。”
“龐涓!”魏王指著慕容建中怒喝道,“你今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寡人割地。你是何居心?”
面對魏王的指責,慕容建中卻不慌不忙地說道:“龐涓如何,大王自知。如此這般,也是為了挽救魏國。即使割地也不過是退半步而進三步。今日割一城,來日定得十城還予大王。”
魏王也意識到自己失態了。馬上嚮慕容建中道歉:“上將軍忠心,寡人早已瞭然於心。方才是寡人失態了,上將軍切莫在意。”
慕容建中連稱不敢。
這點小插曲就這樣過去了。兩人都沒有放在心上。
魏王自己又琢磨了一下,發現慕容建中好像漏了一點,忙問道:“上將軍為何不提楚國?”
“因為沒必要。”慕容建中詭異地笑道:“對於楚國,大王可以儘管放心,楚王是不會參與的。即使勉強參與其中,也一定很快就退出聯軍。”
魏王詫異,忙問緣由。
慕容建中解釋道:“楚王是個非常自傲的人。雖然對大王天下霸主的位置頗有微詞。但卻沒有升級到一定要把魏國打趴下的程度。而且,他一向自認為是南方霸主。一向看不起其他小國。此次合縱,若是不讓楚王為縱長,他是絕對不會去的。而作為發起國的齊國,又豈會讓出縱長?兩國定會有一番爭鬥。到時候,嫌隙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