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的拍攝方式越來越多,蒙太奇手法也越來越多。而歸根結底,剪薦是如此的重要,它讓電影騰飛,讓電影活了。
一部好萊塢大片,幾乎都要花費200個小時以上的膠片,《歌舞青春》花費的膠片也有接近20個小時,儘管是同一個故事,但完全可以剪輯成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如果把這20個小時的膠片換成幀數來計的話,膠片每秒24幀,那麼基礎單位會是“百萬”,正是這一百多萬的小、格子排序、碰撞、組合,構成了整部的電影。
而多一個格子,或者少一個格子,都是天壤之別。多了那幾幀、那幾秒,電影很可能會顯得笨重拖曳;少了那幾幀,電影又會變得錯亂無章,畫面裡的人物甚至會出現“飄移”情況。剪輯師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小格子排列好,不能多也不能少,既要講究無縫剪輯,也要符合片子的節奏,以最好的方式表達出電影的故事和情感。
電影在拍攝的階段,導演和攝影師是夫妻:來到剪輯階段,導演和剪輯師是夫妻,他們的“婚姻”是否幸福直接決定著電影是好片還是爛片,兩人的脾氣、默契、審美觀等等的方面都要“來電”不然很可能會以離吅婚收場,離吅婚的原因是家庭暴力。
《低俗小說》的導演昆汀…塔倫蒂諾說過:“我在拍攝我的第一部
電影的時候,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需要一個女剪輯師。女剪輯師懂得怎麼更好地照顧影片,照顧我。她們的好勝心沒有那麼強,不會想盡辦法來戰勝我,她們會給我關懷,幫助我完成電影”教授王揚剪輯課的老師深以為然,一脈相承之下,王揚也覺得很有道理,女剪輯師應該會更有耐心,而且對於《歌舞青春》來說,女性對於青春陽光的把握,也應當比粗線條的男人要好。
經過了一週時間的不停面試,王揚終於才找到了適合的人選,瑪格麗特…古德斯皮德,一個四十多的中年白人女人,戴著一個黑框眼鏡,她有過很多部電影的剪輯經驗,包括《四個房間》脾氣很好,在面試的相談中,她也很清楚《歌舞青春》需要的是什麼,輕快、青春、陽光,積極地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
此時的剪輯室裡,瑪格麗特看著剪輯專用電腦的螢幕,螢幕上正播放著特洛伊一伯頓的一段心理鏡頭,她手上控制著滑鼠,就要將這組鏡頭其中幾個畫面剔除出去。旁邊的王揚急忙喊道:“N、N、N!瑪格麗特,這幾個畫面不能剪掉,我需要它們!”“你哪裡都需要。”瑪格麗特微微地笑了笑,看著王揚道:“我們初剪的版本有200分鐘,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它剪到100分鐘以下。”她開解地道:“,卜夥子,我知道你的心情,導演總是貪心的,如果可以的話,他們不願意刪掉一個格子。但導演為什麼需要剪輯師?
因為有些鏡頭需要刪去,但導演下不了手,那麼就由我們來”說罷,她往剪輯軟體裡一點,便移除了那幾個畫面。
王揚無奈地嘆了口氣,抓著頭髮,輕聲地道:“好吧”但是很快,他就又瞪大眼睛嚷了起來:“不行,不行,這組鏡頭絕對不能刪!
再這麼剪,什麼都沒有了。”見瑪格麗特一意孤行要剪,他心痛地道:“你不能這麼�1�7……拜託,噢天啊……完蛋了!”沉默了一會,他忽然又道:“瑪格麗特,回去剛才那段,我想過了,不能那麼剪的。”剪輯就是這麼的一個過程,導演和剪輯師不停地“討價還價”,嘗試各種各樣的鏡頭組合,把一幀幀的畫面排來排去,之前刪了又放回去,接著又刪掉。所以,剪輯比拍攝要煩瑣得多,也無趣得多,特別對於導演來說,很多時候都會受到精神折磨,看著在片場好不容易拍下來的滿意素材,被人如扔垃圾般剪去,心情自然不好受。
在片場,導演最大;但在剪輯室裡,剪輯師執掌著主要的話語權。
就算是詹姆斯斯皮爾伯格這些大導演,也不會在剪輯室搞獨裁,如瑪格麗特所言,在鏡頭取捨上,導演需要別人的幫忙。
與此同時,電影的宣傳工作也在進行著,前兩天,《歌舞青春》官網上放出了上映日期和計劃,放映第一週的500所學校名單也公佈了出來,這些學校的電影院上座率很高,這對票房自然很有益處。但有些不在此列的學校的學生,卻是相當的憤怒,在官網紛紛抗議,甚至說《歌舞青春》在搞歧視。
不過王揚和公司早有準備,宣佈了一個面對全美校園的活動“秀出自己”這個活動將在3月開始,到4月20號結束。只要把自己跳舞、歌唱的影片上傳到活動官網,就可以參加活動,最後投票評選出前十名,他們會得到豐富的獎品,還能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