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幸虧在此之前他看到了莫正的那個圈閱,否則今天的會議可能整個莞城班子都會出洋相。
莫正對莞城最大的顧慮就是大投資搞城建發展。
因為這幾年投資拉動經濟一直被詬病,而且搞投資拉動GDP很容易模仿,全國各地你追我趕的搞投資,倒處大興土木搞建城,修路,這樣的發展方式太單一,太不可持續,已經引發了很多的問題。
尤其是嶺南。前些年投資太大,出現了很多亂投資,瞎投資的專案,浪費了很多的國家錢財,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都沒得到。
現在無論是中央還是省委,對投資都比較謹慎,對專案審批也收緊得厲害。
在這個時候莞城要花巨資到城建上面,莫正能沒顧慮?
陳京不慌不忙喝了一口茶繼續道:“關於城建的問題,這麼大的決策我們市委班子、政府班子聯合起來都決策不了。最近我們走馬河正在制定城建方案,我們操作這個方案走的是兩個思路。
一個是找專家把脈,讓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更高一些,更全面一些。另外一個就是找群眾。
人民群眾、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討論,大家都為走馬河的城建工作獻計獻策,我們透過聽證會,政協座談會,老幹部座談會,企業家座談會等等方式廣泛徵求意見。綜合各種意見以後,再做科學決策。”
他頓了頓,道:“莞城的情況和其他任何市的情況都不同,莞城是全國最發達的城市,整個人口和經濟規模都排在全國地級市的最前列。但是我們的城市卻不存在。
我們莞城散,沒有一箇中心,我們莞城髒,因為沒有城市化的管理。我們莞城亂,因為鋪得太開,各區各自為政,沒有中心。
我聽很多人都說過,第一次到莞城,不知道莞城市府在哪裡。
駕車在莞城走一段路,有一個像城市的地方,繞一圈才發現根本不是,然後再走一段路又有那麼一個地方,最後轉完了,也不到究竟哪裡才是真正的莞城。這不得不說,是咱們莞城的硬傷啊!”
莫正臉色微微一變,皺眉不語。
良久,他道:“小陳,你是不是兼任走馬河區書記?這樣吧,我們稍後去現場看看,到你的治下走一走,讓我也看看你們的具體思路!”
陳京道:“歡迎書記去走馬河,我立刻去通知讓做安排!”
“別!”莫正壓手道:“你就給我坐著,安排什麼安排?我去那個地方都要先安排嗎?”
陳京道:“書記,我們莞城今後的發展方向還是要以高階製造業為主,引進高新技術製造業,發展我們自己的核心工藝技術。換句話說,我們要打造升級版的‘共和國製造’。按照這個計劃,我們必須要努力改變城市環境和人文環境。
要改變這種一盤散沙,髒亂差的局面,這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現在班子必須要跑好這第一棒,為我們後面的繼任者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莫正點點頭,道:“你剛才說的那個決策方式很不錯,廣泛徵求意見,科學論證,然後再決策,這值得提倡,聽證會的方式也值得提倡!”
正文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欣欣向榮!
莫正視察莞城兩天,到走馬河視察就整整耗費了一天時間。
陳京執政走馬河的確給走馬河帶來的變化很明顯。
如果說其他的區縣給人的感覺是髒亂差,那走馬河的衛生條件,環境條件比其他地方不可同日而語。
陳京接任走馬河書記第一件事就是堅決整頓環境衛生,狠抓環境保護,花大力氣治理走馬河境內的幾條小河。經過了近半年的大治理,走馬河相比以前變化很大。
不僅是莫正一行感受到了變化,就是莞城黨政班子,平常走馬河在他們眼皮底下他們沒在意。
而這一次真正深入實地的考察,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陳京在走馬河還是挺有作為的。
尤其是走馬河以前最亂的沿河棚戶區已經全部拆除了。
棚戶區拆遷以後,按照新的道路規劃,土地重新平整,而且在主要幹道兩旁的綠化現在已經初具規模。整個區看上去整潔了,也乾淨了,人居環境變化非常大。
莫正對走馬河的變化很讚賞。
他對同行的蔣銘仁和岳雲松道:“看到走馬河的變化讓我相信,莞城也可以搞得很漂亮,製造之都也可以適宜人居。你們搞的這個城建計劃有可能是走對了方向!”
而莫正對陳京的指示則是:“投資過大不可掉以輕心,要多請專家把脈,要多開聽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