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外交部。”同來門口招呼同學的六子立刻予以糾正。 伍宏再不敢拿大,恭恭敬敬的問:“忘了問,您是……” “哥們不是中文系的吧。我六子,如今在《中國青年報》當小記者。” “哎,大報沒有小記者。”伍宏正準備發揮一番自己的口才,又想起剛才和六子一起聊天,被他誤會是小記者的傢伙,不由問:“你那桌的幾個人,都在哪裡工作?” 六子看他是與蘇城一起來的,於是和顏悅色的介紹道:“朱凱在人民文學,王廷在公安部,老貓人民日報,老北在新華社……” 伍宏開始覺得心肝兒疼了,一句話不說,就往適才的桌子上挪。 蘇城這時候也在往回走,奇怪的問:“伍主任,怎麼了?” “哦,我考慮著中午也沒啥事,就再留會。你們年輕人有朝氣啊,沾點朝氣也好。”伍宏說著壓低聲音,似有歉意的道:“出門來的匆忙,也沒帶多少錢,一會你記得開發票,回去我給你報銷,算招待費。” “那不行。” 蘇城話音剛落,又有人叫了:“小蘇,就聽說你來了北*京,問了人,才知道你來這裡了。怎麼都不來個電話。” 說話的赫然是人事司的劉司長,身邊跟著負責引路的狗腿小胖。 伍主任當然認識掌握自己生殺大權的鐵面劉,只是從來沒聽說過,劉司長有笑容滿面的時候。 回頭看看錶情淡定的蘇城。伍宏突然有了雙膝跪地的衝動。 ……

正文 第三十八章 談笑採油機械(求點選推薦)

蘇城很高興的迎入劉司長。他如今的成功,有三分之一要歸功於北大學生的身份,有三分之一要歸於劉司長的幫助。 沒有他的推薦與介紹,就沒有林永貴書記的幫助和維護,在基層油田,不一定會被埋沒,但耽擱三五七年時間並不稀奇。中國的學界是很詭異的。一方面,優秀、幸運且堅持的學生能夠進入中央部委乃至更高層次的單位,另一方面,缺乏自信或運氣不佳的學生,又很容易蹉跎於基層。 就是飯店內的這些同學,10年後的差距將大到無法再開同學會。 劉司長依舊是糟老頭的形象,親熱的挨著蘇城,笑道:“早就在新長征突擊手的名單裡看到你,於是想著什麼時候見你一次。” “您該不是專程而來吧。”蘇城才不相信他一個司長會親自前來拜訪。哪怕長安街來往極方便。 劉司長哈哈一笑,道:“的確是有點事情。不過,你先招待同學,不愧是北大學生,群賢畢至啊。” 看他那精光閃閃的小眼睛,就知道職業病犯了。這裡面的不少學生,說不定就是他當年招聘未果的。 其實,不管是1987年的部委,還是2012年的部委,都是求賢若渴的,政府機關人浮於事,終究是有事要做的,全是關係戶的機關,是沒有行政能力的機關,那是無法透過上級考核的。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對賢的標準越來越高,以至於後世的大學生,總覺得自己沒有被人看中,是有陰謀和內部交易。然而,1987年的大學生,經常會出現比任教老師還要優秀的人才,而到了2012年,能回答出老師刁鑽問題的學生都鳳毛麟角……並非學生變傻了,而是老師變優秀了,大量的知識積累,完全可以無視簡單拔高的智商。然而,即使如此優秀的老師,都未能進入高階部委,這就能判斷中央部委的門檻了。 可以說,80年代是中國大學生最幸福的時光。往上的70年代,整整10年的大學生斷檔期,給了他們早期上升的大量機會。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畢業生,到了87年,已開始進入退休預備役,而90年代的大學生擴招,對他們還有遙不可及的距離。 另一方面,中國的機構擴張也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的。大量的全新崗位的出現,給了這些年輕人大量的機會。當後來者開始從學校畢業,試圖模仿的時候,80年代的大學生,往往已經填滿了空缺,成為處級乃至廳級幹部,完全能夠左右其命運。 同時,當年大學期間的純真友情,也將利益鏈鎖扣的更加牢固。 伍主任望著蘇城,無比的羨慕。 他今年三十有二,中專畢業,當年也是極高貴的存在,一路從勝利油田下屬部門到勝利油田會戰指揮部,費了多少精神。但是,自從升為副主任,好些年都再沒有變化了。 伍宏暗想:我要是有這麼一幫同學……不過,最好是劉司長,這位可是掌握著下屬上千家企業的生殺大權。 這樣想,更讓伍宏覺得蘇城深不可測。 像劉司長這種大忙人,來此面見蘇城,實在是誠意十足了。 蘇城也深知此點,將同學們安置到位後,立刻來到單獨的小包廂,推開門,就見裡面的王廷在講笑話,除了劉司長和小胖之外,還有些“老相”的同學,包括伍宏在內。 看著裡面的場景。蘇城暗自感慨。21世紀前的北大學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