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方面,開採石油並不僅僅是開採石油,它還帶動了石油上下游的數萬家公司,過千萬人的就業。另一方面,不挖石油的國家,也沒有技術從別的國家挖到石油。
在國際石油交易中,日本屢屢能夠從國外獲得油田,不光是政治因素,更多的是經濟和技術上的因素。包括沙特在內的許多產油國,在技術上都對日本有所依賴,因此就不能斷然拒絕日本的要求。與之相比,中國除了掏錢之外,就很難拿出有吸引力的條款了。
但日本的技術也不是憑空變來的,他們前期依靠從美國購買的技術積累,後期依靠採油的經驗積累。
中國既沒有乾爹,也找不到恩客,那就只能自食其力,從自己的油田練手開始。
淺海油田,就是極具競爭力的海洋鑽探技術。
如果要在國外購買一塊瀕海油田,那招標書中除了價格,就還需要符合環保的要求。到90年代後期,滴油不入海已是慣例。中國要是不開發自己的瀕海油田,永遠都別想買到別國的瀕海油田。
蘇城在臥室,畫了整天的圖。
天亮以後,他才將將亂七八糟的地圖收了起來,捲起來放進大包內。
很大的一包。
再開車到“勝利機械廠”的時候,各單位的勘探隊員都差不多到了,數百人湧在行政樓內外,等著分配工作。
在正常人想來,蘇城理所當然的會收納所有人,就像一次淺海大會戰那樣,他需要大量的人手去搜尋廣闊的地區,所謂的面試,十有八九是一次過場。
但蘇城對大量的人手毫無興趣。
因為勘探隊的數量增多,就意味著鑽井數量的增多。400人每週就要鑽出10個井來,花費數百萬元,這麼高的成本完全沒有必要
蘇城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先挑選出3支相對完整的勘探隊,又在6個勘探隊正副隊長的幫助下,選出50人左右填充到勘探隊中,總計150人左右,就算是完成了勘探隊的構建。
等到下午的時候,其他人見蘇城仍然沒有再建勘探隊的意思,不由鼓譟起來。
蘇城只好出面勸說:“目前,人手都是足夠的,要不,大家暫時做文書工作吧。”
辦公樓前,剎那間安靜了許多。
不是滿足了,是驚訝了。
一位老鑽井隊長,就在下面喊:“我高小畢業十幾年了,怎麼做文書?”
“那就畫圖吧,畫圖……”
實際上,畫圖也是不提供紙筆的。
不過,大家擔心被林永貴裁撤,於是也不好馬上回去,只好賴在勝利機械廠內,偽裝畫圖文書,實在聊天打屁。
如此一來,倒是讓被選中的勘探隊榮譽感大增。
再過了一天,中國石油大學的宋志軍教授,就在鑽井採油研究院的秦世維教授陪同下,也來到了勝利機械廠。
秦世維用孔武有力的胳膊,摟住公雞般驕傲的宋志軍教授,介紹道:“蘇城,宋教授是林書記特意請來的專家,在石油地質學、油藏地球化學,以及你說的‘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方面造詣很深,你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詢問。”
“宋教授好。”蘇城未能成功的偽裝出欣喜若狂的模樣。雖然這位宋教授,似曾聽說的樣子。但是,他其實並不真的需要一位石油地質學的專家。
宋志軍的工作,是將勘探面積從960萬平方公里,縮小到數千乃至數百平方公里範圍內,水平和蘇城的記憶力差不多,誤差大概只高數十倍。
在宋志軍的一生中,能蒙對一次大油藏就算好運氣了,蘇城實在不想指望他。
秦世維則有點奇怪,在他印象裡,蘇城是少數非常重視研究的管理者,現在的模樣,不免讓人失望。
他理解錯誤的地方在於,懂技術的人是尊重研究的,神棍巫婆是討厭研究的。
7月的蘇城決定賣先知藥劑,自然對求知沒有興趣。
宋志軍裝作不以為意的樣子,還笑呵呵的問:“我在路上聽說蘇董知道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不知是哪位名師高徒?”
自認為在此領域有著絕對權威的宋志軍,看著對面的蘇城,準備狠狠的打擊他一下。
蘇城全然不知,老老實實的回答:“金明。”
“哦?哪個大學的?”宋志軍竊喜:沒聽說過。
“北大。”
“名校!”宋志軍開始緊張的思索,讚歎之後,但還是沒想起名字,遂問:“他的代表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