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華是以建築業起家的集團,主力放在第一、第二事業部,都各有獨立的營建部門。而第三事業部主要是處理旗下投資事業,範圍廣,專案雜,卻沒有真正的實權。他們這些所謂的接班人回國,通常都受到各方的矚目,所以牛世平選擇了第三事業部這個決定,一時之間跌破了不少人眼鏡。

不過,外界所有的關心與議論,都沒能改變牛世平的心意。他自在地開始到雜誌社上班,以他爽朗的笑容、可親的態度、明快而充滿活力的工作能力,很快地贏得員工們的認同。

即使只在雜誌社待了一年多,他活絡的手腕與活動能力,卻成功地建立了人際網路——這是他們這些空降部隊最欠缺的。與媒體都有了良好互動關係,也深入觀察了臺灣的文化與生活。待他接掌第三事業部之後,把投資的眼界大大拓寬,不再侷限於營建業,真正讓一個歷史悠久的財團有了新的氣象。

而有些事情是不會變的。就算他已經成了數人之下、數百人之上的第三事業部副總經理,他還是個“打成一片”型的上司。他們部門的平均年齡層傾向年輕,彼此之間的互動也很活絡。這點,從他們稱呼牛世平這位掌舵人的方式,就可以窺知一二。

牛世平堅持要有個乎易近人的頭銜,不要用那些嚇人的職稱來壓人。員工們,尤其是和他密切互動的王管或秘書們,通常都不叫他“副總”或“牛先生”。他嫌這些都太僵硬了。他堅持要大家用一個又通俗又特殊、他覺得大家都會喜歡的頭街稱呼他——

“老闆!這些是這個禮拜的簡報。”他的秘書把出版事業部送過來的簡報送進辦公室,一面又遞給他另一個活頁夾。“還有,這是你要的資料。”

早上十點半,他才剛開完一個會,正在用短短的十分鐘回電、檢查電子信箱、電話留言等等,一面準備下一個會議。行程很趕,該是忙得連講話都沒時間的,他卻在聽見秘書這樣說時,特別放下手邊的工作,接過活頁夾。“都找齊了?”

“是的。”秘書慎重地點點頭。“老闆你要我們找的資料,都在裡面了。這位沈至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