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這種僵持,對於城內來說是有利的。利用這兩天的寶貴時間,李可受組織了更多的民夫民婦,讓他們隨時待命。靠著城牆內側的那一圈兒房子全都拆了,變成了磚石大木堆積在城牆上。城頭的防禦物資也更加的充沛,足以支撐和闖軍數次的大戰。
對於局面,董策和劉若宰都還是比較樂觀的。
以闖軍現在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想要拿下澄城縣,只怕會比較難。兩人現在比較擔心的是——身上的差事該怎麼辦?
若是闖軍真的圍城不去,給困在這澄城縣中,去不了肅州衛,那此次的任務,可就完不成了。
此時董策正在劉若宰的住處,說的就是這個事兒。
由於西門不是闖軍的主攻點,甚至看起來闖軍都沒有要攻擊那裡的意思,是以董策便被劉若宰派了另外的差事,也算是委以重任了:和李可受一起,整頓城內內務,加強防禦,統籌一切。
對劉若宰對自己的照顧,董策十分之感激。
劉若宰是什麼目的,他自然很清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看自己之前沒有這方面的類似經驗,是以讓自己擔當這個差事,鍛鍊能力,積累經驗。當然,還有給自己一份功勞的意思。一旦澄城縣能夠堅守住,自己和李可受兩人這就是立了大功,到時候戰後***的話,是絕不能少了這一份兒的。別的將領都是隻有守城之功,而自己,還可以加一份統籌之功。
董策也看出來一些端倪,從劉若宰這些時日對自己的態度,對自己的照顧,不難猜出這位老大人的心思。
只是擔了這個差事之後,身上的活兒也比以前多多了。一整個白日董策都在忙的團團亂轉,到處都是事情,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需要和他李可受處理。
由此董策對李可受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下兩人在忙都是夠嗆,真不知道他以前一個人是怎麼撐下來的。
打發走了糧庫的那小吏,董策才算是把今日的事情處置完,坐在椅子上喘了口氣,喝了杯茶,歇了會兒,便告辭了李可受,來到劉若宰住地。
劉若宰住的地方,還是那日他們剛來到澄城縣的時候居住的所在。除了劉若宰之外,還有一百餘騎兵駐紮於此,既是保護他,也是作為守城中一支機動力量來四處支援。當然,一旦到了要動用他們的時候,說明澄城縣也快被闖軍打下來了。
兩人分開坐下說話——這也是董策的一個新待遇,放在以前,在劉若宰面前,他是沒資格坐著的,都是站著回話。
董策便是說起了這個問題。
劉若宰眉頭立刻就擰了起來。雖說此事是董策最先提出來的,也是源自於董策的一次‘偶然’發現,但其實對於此事,劉若宰比董策更加的熱心,更加的急切。因為此事,他是主導,所有的功勞,都是他拿大頭。
如果說此次成功之後對於董策的仕途有極大幫助的話,那麼對劉若宰來說,他的仕途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從地方調回京城那是肯定的了,而且還會簡在帝心,從此之後一路坦途,甚至在幾年之內執掌一部乃至於出入內閣都不是不可能。
這於他來說,是仕途,更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甚至劉若宰都不是多麼看重自己能當多大官,他關心的是,自己是不是終於可以藉機一展人生之抱負,實現生平之夙願。
如果這個差事失敗了,董策無非就是沒有功勞而已,但他還年輕,以後總還有機會,當然,以董策的性格,沒機會他也會自己製造機會的。但劉若宰不同,如果這次不行,幾乎可以斷定,五品文官,就將會是他仕途的終點。
“咱們在這澄城縣中,如果中途撤離,沒了咱們幫忙守成,這澄城縣必定會被打下來,到時候全縣百姓淪於闖賊之手,慘不忍言!慘不忍言啊!咱們豈能一走了之?”劉若宰沉聲說道,說到最後,已然是連連嘆氣。
“再說了,撤走之後,澄城縣被攻破,到時候朝中難免有小人議論,說不得咱們無功反有過。”
劉若宰又是說了一句,一臉的猶豫不決。
他本來是個很有決斷之人,但此時卻著實是拿不好主意。因為如果他帶著人撤走而導致澄城縣被攻破的話,會有兩件對他影響極為重要的大事發生:其一,百姓的死亡。其二,會有辱他的名聲。
作為一個傳統的,有著大志向大抱負的讀書人,他對百姓和名聲,都是極為看重。
董策瞧著他,早就想好的說辭卻是忽然說不出口了。他大致可以猜到,自己如果那樣說的話,只怕會使得劉若宰對自己很不滿。